回顾2010展望2011,今年兰州乃至全国的旅游界是不平凡的,从甘肃赴台湾组团社到世博会,从低碳旅游到亚运会,一系列的大事件注定它是风起云涌的一年。每一个事件的影响,都助推着旅游行业整体上行。虽然2010即将成为记忆,但值得我们深思和铭记的,实在太多。本周起本报旅游专版将对2010年全国的旅游业大事件与热点进行详细梳理,也对兰州本土旅游业进行分析盘点,希望通过这些,对2011年的旅游业做出一份期待与展望。
1.国内游井喷,自助游升温
2010年国内旅游市场实现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复苏带动的人均旅游花费上升是推动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境外游相比,国内游市场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另外,上海世博会等主题事件带来显著客流量。可以肯定的是,国内游仍是我国旅游行业收入的核心来源。随着国民个人经济收入的增长及闲暇时间和旅游消费习惯的形成,自助游市场持续升温,成为国内游市场的重要支撑。
2.地方旅游业发展政策陆续出台
去年年底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改善旅游休闲方面的国民福利,并提出5大措施指明了旅游产业升级方向。随着地方出台相关旅游业发展政策措施,今年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加快。
3.电子商务逐鹿在线旅游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自助旅游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在线旅游市场规模正出现急速扩大。官方数字显示,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至少达到3.84亿,比世界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并且在不断增长中。而网上交易的概念已日渐被消费者所接受,据媒体报道显示今年春节来临之际,数以百万的人们使用网络在线订购飞机票。
4.航空市场迎来三足鼎立时代
今年1月,“东航”和“上航”联合重组的“新东航”首度亮相,确立了中国内地航空市场东航、国航、南航三足鼎立的格局。而由东航上航合并案所引发的航空企业新一轮的扩张与并购热潮在今年持续升温,国航、深圳航空、海航等已经做出了反应,中国民航业的竞争结构正在发生悄然的变革。
5.酒店业借世博会打翻身仗
酒店业在今年借着上海世博会的东风,在收益上大打翻身仗。其中,高星级酒店在入境人次增长的带动下出现入住率和房价齐升趋势,经济型酒店和外资酒店在内地继续扩张发展。另外,酒店业网络销售渠道越来越重要,网上营销更加活跃。
6.旅游产品日益多元化、细分化
面对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根据国务院《意见》要求,今年相关政策在大力支持休闲度假产品、农业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等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开发,特别是文化旅游产品符合当前的消费趋势和政府的产业政策方向,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另外,今年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和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旅游产品的开发势必越来越重视多元化、细分化。
7.高铁来了,跨省游大行其道
京沪、武广等高铁的开通,为铁路两端城市市民带来“极速旅游”体验。打个比方,早上在湖北旅游观光,晚上到广东温泉泡汤,不再是天方夜谭,跨省旅游就像省内游一样快捷。高速铁路的开通使中短途游客对出行方式有了新的选择,形成了一种新的出行方式,随着全国高铁网络的完善,游客的目的地选择也将面临重整。
8.绿色旅游观深度普及
去年岁末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召开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有关环保话题的大讨论,无论会议最终是否形成了具有实质意义的国际协定,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在我们追求舒服生活的同时,也正在增加碳排放量,“低碳经济”的议题被各国提上国家发展的重要日程。受此影响,旅游业界兴起了“低碳旅游”新潮流。今年,绿色旅游观念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普及。
9.旅游投资再掀热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连续出台,再次引发市场对旅游业的关注热潮。另外,旅游业战略地位升级后,海南国际旅游岛、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云南旅游业综合改革、迪士尼概念等一系列大事触发下一轮旅游业投资。
10.旅游人才成抢手香饽饽
由于中国旅游市场的快速成长,旅游人才短缺在近几年已经开始显现。总体说来,目前旅游业较为紧缺的人才主要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包括高层管理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营销、旅游娱乐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会展策划等人才,还有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技术、金融知识等方面的兴新专业旅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