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随着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杭州西湖进入“世遗时代”,慕名而至的游客可能更多,如何承载客流压力,西湖会不会“限客”,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
免费西湖大量吸客
西湖申遗前夕,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草案)》。《条例》中提到,为保护西湖环境,下一步将考虑控制景区游人数量和车辆。这意味着西湖“限客”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免费,一直是杭州西湖景区的主打牌。2002年,西湖实施综合保护工程后,西湖风景区相继取消了60多个景点的门票,免费西湖也从此成为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中“风景资源回归大众”的典范。然而,正是由于国内免费景区的稀缺,每逢大小长假,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让整个西湖风景区不堪重负,最高曾创下一天游客量200万人次的纪录。
尽管近两年,杭州市采取自驾车换乘、单双号限行等措施,但每逢节假日,西湖一带的交通就会陷入瘫痪。根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西湖景区的年客流量已直逼每年3000万人次左右最佳客流容纳量,对景区造成巨大压力。
“西湖申遗成功,可以算一个阶段,那么另起一段,就要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范围内的流动人员、交通容量进行总量控制。”西湖申遗的规划人、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一语道破西湖“限客”的紧迫性。
何时“限客”无时间表
西湖如何进行客流控制?杭州市政府法制办法规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草案)》中,对于“限客”的条文只是指导性规定,并且要在明年2月立法程序生效后,将具体方案授权西湖管理部门制定。
“目前,有关西湖‘限客’的前期调研已经随《条例》的推进同步展开,但何时‘限客’尚无具体时间表。”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控制景区游客量只是出于西湖文化景观要素不受破坏的考虑,而西湖文化景观本身则有着复杂的含义,因此哪些保护对象需要限流、如何限流,未来还将与相关申遗专家一同讨论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