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大别山“靠山吃山”新注解
Eedu.org.cn 作者:刘俊华 胡…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12
    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一东一西,是湖北的两翼,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发展,今年2月,分别启动“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为“两区”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如今半年过去,“两区”建设如火如荼,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十分引人关注。为此,本报特推出“两区交响曲”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凝听这曲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的新乐章。

  一片森林的价值,木材本身所占比例仅为5%;一名两日游旅客带来的收益,高过砍伐两棵30年大树的收益这是黄冈市旅游局副局长方华国数十年钻研生态经济得出的公式。如今,他的这一理论,正在大别山试验区得到直观验证。

  罗田县天堂寨农民黄燕山,10多年前,除了经营几亩口粮田外,主要经济来源是上山采石耳。攀爬于悬崖峭壁间,不仅非常危险,收入也十分有限。他的很多乡邻,副业也是在周边采石、挖矿、伐木,以补贴家用。在大家看来,这就是所谓的“靠山吃山”。

  2003年以来,当地政府提出绿色发展模式,着手建立生态旅游经济,到大别山深处的游客日渐增多。山民在与游客的接触中,发现了新的赚钱门路,也越来越明白大山蕴藏着的真正价值:

  天堂寨圣人堂村村支书肖春花,在村里率先办起农家旅馆,除了为游客提供住宿、饮食外,还经营土特产,每年上缴税收7万余元。“游客来了,一根黄瓜也能值一元钱。原来山里的野果,猴子吃不完就烂掉了,现在也成了抢手的土特产。”肖春花尝到了旅游经济的甜头。

  看到游客的生意好做,黄燕山也在家里开起农家旅馆。20张客床、几张餐桌,老婆、孩子全上阵,再请几个乡亲帮忙,现在一年也能靠这收入六七万元。他深深体会到,正是绿色、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大山带来了商机。原来那些采石、伐树的村民,有的开始转卖土特产,有的在景区做保洁、保安,大家都找到了“靠山吃山”的新注解。

  方华国介绍,现在罗田直接从事旅游业的村民有1万多人,几乎所有村民都直接或间接从生态旅游业中受益。以前大家靠山卖山,以开采形式追逐着山林蕴藏利益的5%;现在村民们爱山爱绿,以保护开发的形式,挖掘更加诱人的95%,其间得失,不言而喻。

  他分析,大别山试验区内,旅游资源密度大、品味高、互补性强,人文自然结合,具备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如果规划有序,开发得当,定能形成“就地售风景、就地售人力、就地售特产、就地售文化”的生态旅游经济布局。

  记者从大别山试验区办公室获悉,试验区已制定构建“一山、两线、三景、四湖、六水”的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这一规划覆盖了整个试验区的8个县市,将做到真正让试验区的居民从生态经济中获益,让人文自然资源在开发中获得保护。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