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发展旅游,规划先行。省旅游局委托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公司编制的《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近日正式出炉,《规划》明确,今后,我省乡村旅游将重点发展西部“丝路情”历史文化与大漠风情区、东北部“黄土情”黄土风情与农耕文化区、西南部“民族风”民俗体验与乡村休闲区、东南部“绿满地”山地生态与绿色度假区、中部“河之韵”黄河文化与乡村观光区等五大特色区。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据测算,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景点,可直接或间接安置300名农民就业,直接或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实践表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既可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地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增收门路,又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卫生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为此,《规划》提出,到2015年,扶持发展500个专业旅游村和1万户农家乐,甘肃乡村旅游游客量达2240万人次,年均递增20%;乡村旅游总收入27.7亿元;年均增长22%;乡村旅游直接就业岗位年均增加4500个以上。把榆中青城镇、永登连城镇、古浪大靖镇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成新型旅游小城镇。
根据《规划》,我省今后将形成“二二五”的全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二“环”即环城、环景。环城指兰州、白银、定西、酒泉、敦煌、平凉、张掖、武威、天水、陇南等环城游憩带可依托特色餐饮、都市农业等发展特色街区、观光园、乡村酒店等;环景指3A级以上景区外的适当区域可大力发展与景区形成功能互补的民俗旅游村、观光采摘园、土特产品售卖长廊等业态。二“沿”即沿路、沿河,沿路指各个中心城市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道路沿线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邻近区域将是乡村旅游地的集中分布区,沿河指以临夏永靖、白银四龙镇、兰州达川乡等区域为增长极,发展滨河型乡村旅游集聚区。
乡村旅游将发展五大重点特色区
“五区”则是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五大重点特色区,包括西部“丝路情”历史文化与大漠风情区,包括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金昌等,重点发展民族习俗和思路风情体验、生态科技观光以及乡村生态庄园旅游产品;东北部“黄土情”黄土风情与农耕文化区,包括庆阳、平凉、天水。重点发展乡土民俗体验、生态科技体验、庄园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西南部“民族风”民俗体验与乡村休闲区,包括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重点发展民族风情体验、特色节庆等体验型产品;东南部“绿满地”山地生态与绿色度假区,包括陇南市,重点发展庄园休闲度假产品;中部“河之韵”黄河文化与乡村观光区;包括兰州白银和定西,重点发展新农村建设成就观光、庄园休闲度假产品、生态科技体验和黄河湿地观光体验旅游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