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如何加快推进秦岭北麓国家一流旅游生态区建设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西安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29
    加快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建设秦岭北麓国家一流旅游生态区,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件大事”之一,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举措。

  加快推进秦岭北麓国家一流旅游生态区建设,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利用的有机统一,按照“保护优先、突出特色、生态融合、富民益民、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的方式,高起点谋划,全方位设计,建设精品景区,打造旅游品牌,形成“文化创意先导、特色产业主导、龙头景区带动、自然风光旅游、民俗文化展示”等各具特色的西安旅游发展新模式,将秦岭北麓建成西安“生态旅游目的地、农耕文化体验地、户外运动集结地、总部经济后花园”。

  举措一:成立秦岭北麓旅游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旅游生态区建设的领导协调。秦岭北麓旅游生态区建设涉及省、市、县各级多个部门,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建议市委、市政府从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做大做强西安旅游产业的高度出发,对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西安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发展工作领导机构,专门负责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游项目开发管理等工作,加强发展和改革、财政、旅游、国土资源、建设、交通、环境保护、文物、林业、宗教、水利、公安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秦岭北麓旅游生态区发展合力。

  举措二:编制秦岭北麓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生态旅游区发展思路。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西安的发展定位,以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发展要求作为标准,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秦岭北麓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策略。在总体规划要求的基础上,依据秦岭北麓各段的区域特色,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分区、分类规划,修订完善重要沟峪、重点景区的专项发展规划,以规划作为本区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生态环境保护、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统一有序、整体发展的良好格局。

  举措三:实行差异化开发,突出生态旅游区发展特色。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角度入手,根据秦岭北麓各沟峪不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实行差异化开发,突出旅游特色。以蓝田县为例,在汤峪,可利用其独特的温泉资源,重点发展康体养生休闲旅游;在辋峪,可利用王维别墅的文化资源和蓝田八景之一的“辋川烟雨”景象,重点发展王维诗乡游和辋川“二十景”建筑风格展示等旅游活动;在大洋峪和小洋峪,可利用峪内汉代鼎湖延寿宫遗址等人文资源和海拔2224米的云台山等自然景观资源,重点发展汉文化旅游和云台山生态旅游。通过差异化发展,切实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

  举措四:实施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国际化精品景区。借鉴曲江建设文化旅游景区的经验,在整合周至楼观台说经台、宗圣宫、吾老洞等景点资源打造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的基础上,对秦岭北麓自然、生态、人文等资源进行全面的摸底普查,对在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且资源特色相近、或资源特色可以互补的沟峪,实行资源整合连片开发,建设国际化精品旅游景区,打造西安旅游新名片,让游客到西安除了看陵看庙,还能领略秦岭北麓的自然魅力,感受秦岭博大精深的文化力量。

  举措五: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增强生态旅游产业关联度。通过统一规划、项目引导、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指导等措施,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发展适宜当地气候、环境、土壤的特色产业,推进山区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集中连片成带发展。在环山旅游公路以北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在环山旅游公路以南的浅山区及秦岭北麓坡地重点发展桃、李、杏、核桃、樱桃、板栗、柿子等林果业;在有条件的地带发展养蜂、养蚕、养蝎子、养鸵鸟、养鹿等特色养殖业和种药、种花、种竹、种桑、种麻等特色种植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既可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赏、采摘、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满足人们利用周末假期到乡村吃农家饭、看田园风光、感受清新乡土气息、享受宁静自然环境的心理需求,增强秦岭北麓的吸引力。

  举措六: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对中央和省上出台的山区政策、旅游政策进行整合,出台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旅游区建设的优惠政策,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运作机制,构筑多元化投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区建设资金需求大与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强秦岭北麓环境整治,完善道路、水电、通信、排污等基础设施和餐饮、住宿、医疗、购物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搞好环山路绿化亮化,开通旅游专线,为生态旅游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举措七:加大旅游宣传推介,打造西安旅游品牌。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态旅游宣传推介长效机制,加大旅游宣传投入,拓展旅游宣传渠道,通过产品交易会、旅游文化节、名人代言等形式,加强西安生态旅游区的营销推广。不断创新宣传手段,广泛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对西安秦岭北麓生态旅游的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和旅游特色进行宣传,打响西安旅游品牌。

  举措八:申报终南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提升国际影响力。目前我国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称号的名山中有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福建武夷山。终南山在秦岭具有核心地位,自古以来享有盛名。建议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评审验收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秦岭北麓自然、生态、人文等资源的摸底、普查工作,申报终南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打造以历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形成“游古城、朝圣山”的旅游新格局,提升西安的国际影响力。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