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馆内景


龙王手工造纸文化展示馆
竹文化生态博物馆,百万亩竹海绿浪翻滚;白茶生态博物馆,10万亩白茶苍翠欲滴;生态能源博物馆,矗立高山之巅让抽水蓄能电站的装机容量成为“亚洲第一”……
在今年9月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的浙江安吉,一个由1个中心馆、12个专题生态博物馆和26个村落文化展示馆组成的安吉生态博物馆群,于10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这座没有“围墙”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博物馆,覆盖了全县1886平方公里的面积,开馆仅1个月便吸引游客超过2万人次,令许多人为之驻足赞叹。
A 中心博物馆 拥有一级文物22件
梅溪镇上舍村的村民们最近一直争论不休,焦点缘自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这个不像你,像我!”“错了,这是按照我的身高塑成的!”“不是,这个是我的脸谱呢!”
听说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生态文化展厅内有一条竹叶龙劲舞的塑像,上舍村村支书朱文华带着他的竹叶龙艺术团成员和1800多村民分批来到塑像前,虽然每个人的角度不相同,使劲找出自己的影子,但都又像又不像,争论过后,村民们脸上还是绽放出了开心的笑容。
要知道,竹叶龙可是安吉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条龙由12节花灯衔接而成,演出时有龙入阵、龙戏珠、龙缠竹、龙掘笋、龙盘根、龙翻身等12个造型。由于整条龙可分可合,随着龙的腾、跳、翻、滚,静则竹海碧波,绿浪汹涌;动则蛟龙腾空,气势磅礴。看过竹叶龙的人无不为它巧妙的设计、精湛的工艺、魅力的表演和壮观的场面所感染。
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厅内,这两天,十八大代表宋昌美分批带着她的白茶女子合作社的姐妹们,专程来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茶手工炒制技艺”的展览。“过去炒茶真是不简单啊!”参观时,姐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每天,退休老师章得志吃过早饭和中饭就会来到馆内,细心记录每一件文物的来历。“你看,这里从战国到明清时代的铜镜就有220面,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章老师表示,要记录清楚后再利用节假日带孙子和外孙女来观看。“让后辈了解古老的安吉历史,更能激发他们爱县爱国的热情!”
游客们可以看到,在总建筑面积为15414平方米的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里,分为序厅、历史文化厅、生态文化厅、铜镜专题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5个厅,馆藏的2万多件文物全部出自安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22件。此外,在中心馆,馆内的触摸屏连接着所有12个专题馆和26个村落馆,只要手指一点,馆墙上的超大显示屏就会出现各个馆的影像,更为新奇的是,还利用幻影成像技术将历史还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 原生态展示馆 馆馆不寻常
除中心馆外,安吉还有12个专题生态博物馆,以真实、活态的形式散落于12个乡镇。另有26个文化展示馆分布在各个村落,从书画文化、孝文化、手工造纸文化、桥文化等方面,全面展示安吉乡村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成就,呈现出各具特色的“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乡村文化景观。整个馆群总投资超过9亿元,覆盖全县1886平方公里面积,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博物馆群,深受参观者欢迎。
11月27日,虽然早已过了白茶开采的季节,但来自上海的307位游客还是坐着6辆大巴车,来到位于溪龙乡黄杜村的安吉白茶生态博物馆。当他们看到10万亩白茶园,山连着山,茶连着茶,郁郁葱葱,满目翠绿,人在其中,如在画里时,个个喜形于色。
在中国竹子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等技术,让人们了解了竹子的过去、现在,一馆装下五千年竹文化史,馆外万顷竹海层峦叠嶂,微风一吹,绿浪翻滚。而坐落在上墅乡龙王村的传统手工造纸展示馆,则向游客展示了竹子如何变成纸的工艺流程:砍竹、削竹、断料、桨料、蒸料、翻摊、操纸、榨纸、晒纸等。来到体验区,身穿长袍,头扎布巾,坐在大石板上,一边将削好的毛竹碾碎,一边不时地哼着“洋曲”,荷兰游客安东尼·布莱克“玩”得不亦乐乎,“原来造纸这么复杂”,不大流利的汉语引得笑声一片。
桥是水上的路,安吉18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150座古桥。在杭垓镇的桥文化展示馆里,文字图片、桥的微缩模型不仅展示了安吉现存的古桥,还展出了浙江乃至全国的古桥,将每座桥的历史、建造方法、选用材料、经济贡献、古时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与古桥的关系、现今古桥对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相关桥梁建造历史均作出了介绍,内容十分丰富。
C 实现三大创新 博物馆有裂变效应
“自10月29日开馆以来,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已接待了2万多名国内外参观者,其中县外的占一半以上。”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馆长王鹤喜形于色。
在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张建新看来,安吉生态博物馆实现了三大创新:展示规模让整个县域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展示内容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产业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展示模式实行馆群框架结构,探索出中国博物馆建设与展示的一条新路。
“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最大的意义在于使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整体的、原真的、活态的保护,使之成为介绍安吉过去、再现今天、启迪未来的文化地标。”安吉县文广新局局长彭忠深有感触地说。
事实上,虽然开馆仅1个月时间,生态博物馆的拉动作用已然显现,在旅游淡季的11月,安吉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和门票收入不降反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5%、31.3%和21.9%。“文化的软实力一定会变成发展的真功夫。”安吉县委书记单锦炎认为,所有到安吉的投资者都有一个共识,一个重视文化传承、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一定是一个最佳投资的地方。(陈毛应夏鹏飞 於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