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开发带动性强,产业关联度大,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和“无烟工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邵阳市旅游资源有“在省内仅次于长沙和张家界,居全省第三位”的说法,从综合资源和发展前景来看,应该在省内首屈一指。笔者通过调研和学习,就如何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谈一些初浅看法。
一、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夯实森林生态基础
目前邵阳市现有5个国家森林公园,同时还具有独树一帜的森林生态文化,全县共发现唐、宋、元、明、清各代护林禁碑130多块,被称为研究森林生态文化的“活化石”。因此,必须从生态资源保护和资源培育入手,突出加强森林生态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品牌。首先,要加大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坚持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制,在抓好全县现有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态公益林范围,对年代古树、名木实行统一挂牌管理;将公路、河道、水库、城镇、自然保护区、旅游区等地周围第一山脊的森林全部划为生态公益林,实行全封闭保护。同时,要积极争取和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其次,要扎实推进森林资源培育。大力实施城区还绿三年规划和村庄绿化工程,按照“砍一块、造一块、管护一块、成林一块”的原则,切实加大人工造林、幼林抚育、封山育林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另外,还要严格控制森林限额采伐总量,逐年减少商品材砍伐量。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培育措施,确保青山永在、绿水长流,切实夯实生态旅游基础。
二、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旅游接待能力强弱,更是左右旅游市场的法码。一要突破交通瓶颈。旅游交通作为对接旅游地之间游客市场的主要途径,对于邵阳西南部的山区县来讲,加快旅游交通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应加快对外交通建设,如高速、铁路、机场等,提升对外通行能力。邵阳“六大景区”之间都应通过高速公路连接,景区内景点之间应至少保证四级以上公路连接,开通旅游专线,全力构建外快内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改变邵阳过去“旅的时间长,游的时间短”的状况。目前主要任务是加快包茂、洞兴两条高速公路及连接线的建设,尽快动工建设武靖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武冈经城步至龙胜的高速公路;全力争取优先安排可以发展乡村旅游的村级公路建设,以及县与县之间旅游通道建设。二要突出重点景区建设。邵阳市已经明确了以崀山为龙头,突出“生态、文化”特色,树立“神奇邵阳,壮美崀山”品牌形象,打造全市旅游经济“两圈一带”发展格局的总体设想。因此,必须坚持“合理有序”原则,整合全市各类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突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努力做到配套齐全、布局合理、便捷安全,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与游客需求相适应。三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抓紧制作旅游标识,加强酒店、农家乐、旅游购物场所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及标准化管理,改善景区内医疗条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方位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三、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增添民族民俗魅力
邵阳市旅游具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生态风光和民俗风情独特有机结合的特点。特别是邵阳西部的绥宁县有近千年的历史,又地处巫楚极边,有关峡、长铺、黄桑等14个少数民族乡,有苗、侗、瑶、白、布依等19个少数民族,他们的语言、生活习惯、建筑、民间艺术都具有很强吸引力。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巫傩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如绥宁县苗族四八姑娘节、关峡大园古寨、在市古街、东山少数民族博物馆、神坡“三月三”对歌节等都是民族文化的精粹。近几年来,先后挖掘整理出唱土地、逗春牛、闹牛锣、侗族山歌、侗笛双吹、迎客歌、板登龙等20多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体节目。苗族“四八”姑娘节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寨市也已成功申报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因此,在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开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打造具有“神秘的”、“独特的”特点的古老巫傩文化品牌。一要进一步挖掘传承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广泛收集、整理民间乡土故事,积极培养民间传统文化艺人,进一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二要大力开展民族民俗文化活动。要着力把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城步“六·六”山歌节等这些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做大做强,使之发挥出品牌效应和葡萄串效应。组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团,广泛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和规范组织对山歌、斗春牛、舞龙灯、上刀山、闯火海等民族民俗文化活动,提升民族文化品位。三要合理保护利用文物古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有利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如绥宁现有古文化遗址900余处,古建筑500余座,摩崖石刻300余处,民族风情浓郁的古村苗寨11处,且保存完好。要在保持原有风貌特色的前提下,对古代文化遗址、古建筑、古风雨桥、古护林禁碑进行必要的修缮、标识。同时,依法对辖区内现有文物文宝进行普查、搜集、整理和研究,及时建立文物文宝档案。使之真正成为地方文化传播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人文旅游资源聚集基地。
四、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广泛开展宣传促销
要扩大旅游经济效益,还必须开拓旅游市场,而旅游促销是开拓旅游市场的主要方式。我们要立足本土品牌优势,突出“神奇邵阳,壮美崀山”的整体旅游形象,各县(市)也要突出当地的品牌优势,如绥宁黄桑“神奇的绿洲”、新宁崀山“天下崀山,世界遗产”、隆回花瑶“神奇部落,快乐花瑶”、城步南山“神韵南山,古田十万”、武冈“千年古城、福地云山”等,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首先要策划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如崀山旅游节、四八姑娘节、金银花节、南山生态体育节、湘西南非遗艺术节、花瑶讨僚皈节等,使活动本身形成品牌,扩大影响。其次要积极开发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手段。要出台各种政策,积极组织、引导、推动旅游商品的开发。对开发生产旅游商品(纪念品、食品)的重点企业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扶持;对进行新产品研制开发的旅游商品(纪念品、食品)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新产品研制资金补助。在商品开发上要重点开发体现地方特色的,具有纪念性、艺术性、珍藏性、便携性和礼品性的传统工艺品,大力开发具有地域性、纪念性、的旅游商品,如绥宁的剪纸、苗绣、蜜饯和宝庆竹刻、滩头年画、蓝印花布以及隆回金银花、武冈卤菜等,积极构筑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网络。
(作者系绥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