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旅行中的博物探索
Eedu.org.cn 作者:王琳琳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4
 

藿香叶绿绒蒿 郑洋摄于云南香格里拉


 

本报记者王琳琳

博物旅行爱好者郑洋创办“博物旅行”近两年了。这两年,他过着一种相当自律、勤奋的生活,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已经记不得上一次毫无负担地放松休息是什么时候了。这些事情有的是工作,有的不是,但这些不是工作的事情若仔细分辨起来,与工作都脱不了干系。9月8日,结束近期一个大型系列活动后,他难得以放松姿态吃了一顿像样的早餐——油条、白粥、豆浆,晒在了微信朋友圈,还配发了“常年懒人,吃个早点都飙泪了”的文字。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工作、生活无法分开,全年无休连轴转的状态,需要极大的个人毅力和定力才能保持心态的稳定、生活的正常运转。郑洋莫不如此。但是,对博物旅行的那份热爱,让他在困难面前咬牙坚持了下来,两年多来,他的事业逐渐开阔,从道路坎坷到如今略有起色,博物旅行不仅成为他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他带动下周边很多朋友的生活方式。

玩出来的专家

对于郑洋来说,从广阔的大自然里收获得实在太多太多。他生长在北京郊区,在原生态的大自然里长大,拥有一个非常幸福和快乐的童年。每年夏天,他都和小伙伴们一起抓青蛙、逮知了、捉蚂蚱……大自然像个无穷无尽的宝藏,吸引着、带领着他去感受、去发现。他喜欢捡“知了猴”,捡来后,轻轻把它放在纱窗上,再用窗帘盖着,用手电筒射出来的光观察它羽化时候的剪影。“那个过程美极了。”

好奇是最好的老师。慢慢地,郑洋从贪玩走向好奇,从好奇走向求知,积累了从点到线到面的丰富的动植物知识。在北京他拍到过100多种野花,其中的拍摄故事,他可以从春天讲到秋天。还有昆虫、两栖爬行动物、鸟类,这些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土里长的动物或植物,都是郑洋的兴趣所在。只要他张口,不用五分钟,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便能轻易感受到他的博学和有趣。

“这是中华猕猴桃,市面上卖的都是中华猕猴桃的培育品种。”“刺猬有一个活动习惯,是喜欢在建筑周围贴墙根前行。这样会让它比较容易找到行进方向,同时找到食物。”在旁人眼里,那些动植物是叫不出名的“陌生人”,即使生长在身边,由于不了解,因而并不关心。但在郑洋那儿,这些动植物是他异常熟悉而且给予他无限满足与快乐的“好伙伴”。

“博物”的启示

一开始,郑洋只是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私下玩,在周末或长假,相约去郊区或更远的地方,在某个山头拍摄动物,或是在某个河谷观察植物。平时,大家在“绿镜头”等一些专业的论坛里交流。但由于组织不严密,大家在论坛上并不活跃。直到接触到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谈“新博物学”的一些文章,一直以来零零散散拍摄花鸟鱼虫的郑洋,得到了启发。

博物学是有关大自然事物的分类和宏观描述,也是对自然系统的内在关联进行研究的学科。随着近代数理科学的发展,这个学科被认为是科学有一定发展但还不够深入时期的产物,逐渐没落和消失。“新博物学”提倡一种通识教育,希望人们能建立一个关于大自然的常识体系,与自然更加亲近。

郑洋于是建立了一个”博物旅行“小组,希望通过博物旅行的方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建立人与自然认知的体系。在郑洋看来,“博物旅行”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严肃”脸,“其实是轻松地在玩中学习知识”,通过旅行的方式,让科普更有趣,强化人的动植物知识。

他们先是自己进行博物旅行。从2010年开始,每年至少进行两次10天左右的“博物之旅”,去过云南生态系统完备、物种丰富的香格里拉、西双版纳,在那里拍摄到了种类丰富的野生兰花;到过海南尖峰岭、霸王岭、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在那儿见到了伪装巧妙的拟态生物;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垦丁社顶自然公园,他们遇到了刚刚完成羽化、尚未来得及起飞的大帛斑蝶。

直到2015年,本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的郑洋,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辞去原有的稳定工作,专心运营“博物旅行”。谈及辞职的原因,郑洋说,实在不想每天做同样的事情。这么多年下来,很多事情也驱使着郑洋再去做点什么。他记得,和朋友一起拍虫子的时候,地上有坨牛粪。一行8人围成一圈趴在地上,旁边有个人过来,了解情况后,说了一句,“你们有病吧?”

“但是,你知道我们在拍什么吗?粪金龟,俗称蜣螂。它会把牛粪一点一点分解掉,然后推走。我们在拍它。”

他也听很多人谈起过,羡慕他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知识以及摄影技巧。与自己幸福快乐的童年不一样,郑洋发现,很多人尤其是90后、00后的青少年,由于课业繁重以及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等原因,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到大自然中,对大自然非常不熟悉。“我希望更多人跟我一起玩,感受到我能感受到的快乐。”

逐梦的执着

为了得到最好的博物旅行体验,郑洋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团队,利用寒暑假和假期等机会,带领大人和孩子们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以及国内的广西、云南、海南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以旅行的方式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物种。每次,郑洋都会严格控制人员总数,以保证所有人都能在丰富、有特色的博物考察过程中,得到最充实、最饱满的自然体验。

郑洋说,孩子们不是简单的玩乐,而是努力学习博物知识、接触自然的方法和拍摄技法等内容。参与的孩子,多处在对外界事物好奇心最强、接受事物最快的年龄段,很容易接受郑洋他们的讲解,对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产生极大兴趣。不少孩子在一次旅行之后,就产生了可喜的变化,开始打开眼界关注周围,有了观察花开花落、叶枯叶荣的意识,当天空飞过鸟儿,会有追问叫什么名字的好奇心。

郑洋希望,带领更多人探索未知的动植物世界,只有这样才有意义。“人们只有更多认识和了解动植物,才知道如何去保护。”在国外,很多学校和自然教育机构等,都会告诉青少年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取用,不破坏自然环境,而在我国国内,还有很多做得不周到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探索。

对郑洋自己来说,带领人们探索和自然的关系,也为他带来了越来越清晰的自我认知,那就是像拍摄到天堂鸟的美国自然摄影师蒂姆·拉曼一样,追逐自己的自然梦想,永不放弃。

在婆罗洲的热带雨林,有一种世界上最华丽的林鸟——天堂鸟。它的羽毛五彩斑斓,腾空飞起时,硕大艳丽的尾翼犹如满天彩霞,流光溢彩。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拍到过天堂鸟展翅的画面。美国摄影师蒂姆·拉曼为了拍到它们,利用天堂鸟在求偶期清晨会飞出树冠层的规律,一连花了7年时间在几十米高的树冠层伪装,终于拍到了世界上唯一一张在树冠层天堂鸟迎着朝阳抖翅膀的照片。

蒂姆·拉曼正是郑洋最喜欢的摄影师。在他看来,蒂姆·拉曼的精神特别可嘉,代表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人际交往,不能因为别人一次错误就拒绝与对方交流了;拍摄动植物也是,不能因为一次拍不到,就放弃不拍了。”

“坚持,主要是坚持。”记得刚开始创业时,郑洋从人员到资金,从生存到发展,不仅面临诸多困难,还有不少实际问题,内心“非常煎熬”,好在他坚持了下来。今年暑假,“博物旅行”和香山公益合作,成功举办了“香山奇妙夜”等系列博物探索活动,香山公园优越的自然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线路安排,加上各流程的时间控制、人员配备等环节的齐备,成就了完美的活动,也让郑洋信心倍增。

一番合作下来,香山公园市场部主任胡克鹏对郑洋印象深刻,“博学、有梦想、有执着精神”。胡克鹏曾看过一段视频,讲述了郑洋他们到山里面,历尽千辛万苦拍摄绿绒蒿的经历。片子里,郑洋为了拍摄只在特定季节开放的绿绒蒿,一次又一次地攀爬流石滩,滑下来爬上去,又滑下来又爬上去,因为绿绒蒿只生长在那里,只开放在那个季节,一直从天亮拍到天黑,长达10多个小时也不言累。

胡克鹏说,从那部片子里,他感受到了郑洋身上追梦人的气息。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郑洋又带队前往广西进行博物之旅,在十万大山中实践灯诱,在红树林中观察丰富的动植物,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郑洋说自己十分满足,“做活动时间越久,对孩子们越是喜爱,更加毫无保留地对这份事业倾注所有。”

“我会努力做到更好。”郑洋说。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