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林田山:重温森林文化
Eedu.org.cn 作者:李晨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4/20
 

①林业文化展示馆内还原当年伐木工人运输木材场景的展品。

②还原林田山林场鼎盛时期的自有医务室。

③以巨大原木为原料创作的雕刻作品,体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

④用年轮讲述林业科普知识。

编者按 我国的台湾因立地条件优越,特别适宜植物生长,素有“美丽岛”之称。森林面积达210余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8.5%,森林蓄积量达3.6亿立方米。为保护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台湾全岛境内共设立8个“国家公园”和13个“国家风景区”,将全台最精华的自然美景和观光资源集合在内。

近日,记者就赴台感受了一把台湾的林业文化旅游。花莲林田山林业文化园区、太鲁阁“国家公园”、阿里山“国家森林公园”、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等景点对林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花莲县的林田山林业文化园区是我国台湾“国有林场”转型的模范。

这里保留了最完整的伐木场景、原始山川景观、丰富的自然生态、早期的桧木房舍和运载铁道,处处可见前人留下的痕迹,也由于林田山风貌与九份相似,许多人也称其为“花莲的九份”。

林田山最早是日本人修建的一处温泉旅社。1939年,日本政府为了战争需要,在林田山成立砍伐事业所,林田山伐木事业自此展开。林田山林场,日语称“摩里萨卡”,是台湾第四大林场,规模仅次于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林场,被誉为“台湾桧木之乡”。当时日本人除了在林田山兴建运材铁道、索道及集材等相关设备外,也为林场工作人员设立了集会所、员工宿舍、医务室、福利社、杂货店、消防队和小学校等公共设施,使林田山林场成为一个生活功能完备的林场职工生活社区。

台湾光复后,林田山林场逐渐发展成颇具规模的伐木区,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伐木全盛期,最多时聚集了400余户、2000多人,当时的繁华景象,让这里曾有“小上海”之称。

1974年,台湾开始启动天然林停伐政策。1991年台湾全面禁伐天然林,随着禁伐林木政策的实施,林田山的伐木工人渐渐散去,往昔的繁华场景也逐渐消失,变成一处寂静的小山城。为保存林田山林场的历史,政府决定将林田山规划为一个林业观光园区,以供游客体验曾经风光一时的那段林场伐木历史场景。这里无论规模或重要性,都是目前台湾遗留下来最完整、最具特色的伐木基地与历史见证。

目前,林田山林业文化园区已建成机关车库、林业文化展示馆(原物料仓库)、林场怀旧馆(原交谊厅)、木雕一馆(原公共食堂)、木雕二馆(原福利社)、服务中心(原科长宿舍)、日式会馆、康乐新屯(原火灾迹地)、国荣小学、中山堂(原职工电影院)、森坂步道等众多景点供游客免费参观。(本报记者李晨摄影报道)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