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东非大裂谷穿越日记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探险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
 

    从繁冗的海关手续中脱身出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宁静的夜幕和清冽的风迎接我们。临近午夜,街上已经不见行人。虽然是非盟组织总部所在地的洲际城市,但我们看到的首都街道并不宽阔,两边的低层建筑看上去陈旧斑驳,门窗紧闭灯火昏暗仿佛回到了八零年代的中国,但是随便评论一个城市的睡相总不大礼貌,于是当夜我们在它平缓的心跳中睡去。

    向导昂特纳夫先生为探险队配备了五辆“陆地巡洋舰”(后来证实它们的确非常优秀地适应了埃国各种复杂艰难的道路状况)。第一个目的地是首都以南50公里处的考古遗址玛卡龚杜雷。车队在首都清晨的车流中缓缓前进,10分钟之后两边的建筑物开始稀少退去,平缓的高原地貌出现在眼前。

    寻找人类在非洲起源的线索是这次科学考察的内容之一。玛卡龚杜雷的发现始自上世纪的一次科学的推测与验证。众所周知,水是一项人类生存非常重要的元素。由于生活、灌溉和畜牧的原因,人类的聚居地也往往追随着水资源丰富的地带。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埃塞俄比亚的古人类科学家选择了该国五大河之一的阿瓦什河流域进行了选择性发掘,果然找到了刮削器、砍砸器、石斧等石制工具,是生活在20万年前的智人的遗迹。

     

    玛卡龚杜雷包含的丰富化石资源让科学家震惊。在一处打开的地层,密密匝匝堆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块。这些看似平常的石块,实际上是古人类在几十万年前亲手制造的石斧、砍砸器、刮削器等简单工具,以及作为他们食物的一些草食动物的下颌骨化石,这在古人类学家黄万波教授的眼里都是“文化”。

    在探讨人类起源的学术研究领域,非洲起源说是被绝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同的。那么东部非洲何以得天独厚地成为人类起源的摇篮?珍贵的古人类活动的痕迹又为什么如此集中完好地保存在这里呢?

    在更久远的地质年代,东部非洲火山活动非常频繁活跃。由于火山的活动大幅度地改造了气候,使后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变,随之变化的则是生态环境:茂密的森林变成了广阔的稀树大草原。人类的始祖就在这个时期被迫从树上下来,双脚站地,视野和视点随之扩展和拔高。双手因此解放,手足分工出现——环境造就了现代人。同样是因为火山活动,岩浆和火山灰将任何地表生物的活动瞬间“凝固”保留。这就是我们能够在非洲东部地区发现如此丰富古人类活动遗迹和动物化石的原因。同时通过目前最准确的钾亚法,就是通过研究火山岩石的成分,能够相当准确地测量出样本保留的时间,为古人类的研究帮了大忙。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