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LERT-GHOREPANI
清晨一绺阳光照进小木屋。传来隔壁Celia的第一声问候。推开窗子探头望去,好似近在眼前的雪山更加得巍峨,阳光照耀在石板垒筑成的小屋上,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玉米显得金黄灿灿。
昨晚由于身处高山峻岭当中,入夜山风很大很冷。一床薄薄的小被子,一翻身后背就露了出来,大家都没睡好。
今天步行的时间稍短些,只有5小时,早早的就到达海拔2750米的Ghorepani。下午到小村的街上转了转,,看到有一大堆的人为在一起唱歌跳舞。问下来原来是有人家生了男孩子用载歌载舞的方式传递给亲朋好友,他们就会送来礼金钱、一瓶啤酒和一只苹果,主人把每个送礼的人都记载大大的账本上。有点儿像中国农村的风俗。
山上的物资很匮乏,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用骡子和人搬运上来。又是几天没见到肉了,这里的土鸡不卖给我们,要留着下蛋,而肉食鸡都是从博卡拉背过来,这几天断货。自己带的食品和牛肉干以及gogo送的比利时巧克力已经被女伴们瓜分干净。晚饭依然是鸡蛋+难吃的米饭,米粒一颗颗硬邦邦的,减肥了……
太阳早早的缩回头去,入夜这里比前一站还冷,客栈主人生起了火炉,驱驱四面透风的客栈的寒意。没有电,手电筒也坏了。屋漏又逢连阴雨。只好钻进被窝早睡,明早5点多还要发起向POOL HILL突击登顶活动呢。
小贴示:游客大多都会带肉干一类食品,但请不要将你牛肉制品分给当地人吃,尊重当地风俗,别忘记牛是湿婆的坐骑。
GHOREPANI-POOLHILL-GHANDRUK
手机照明,点亮蜡烛。人还在朦朦胧胧的夜色当中,跟着向导沿着不是路的路向山顶爬去。大约爬了40分钟的山路,终于上气不接下气地爬到POOL HILL观景平台,上面的标牌写着海拔3210米。上面很冷风也很大,Cao买来了热乎乎的朱古力喝下暖暖身体。
可以说从加德满都(天空晴朗时)到巴克塔普尔,从纳加科特到博克拉,从萨朗克再到这里,这一路过来安纳普那雪山始终陪行我们身边。无论从哪个位置望去,总能发现其伟岸动人的身影,但顶数这里最为观止。在这里看到的Himalaya的确有别之前的景色。脚下是金黄色长长厚厚的草地,人躺下几乎整个身子埋在里面,隔着长满红豆的树木和苍松翠柏,望去就是近在咫尺的安纳普那山峰。
我的体会尼泊尔的自然风光独到之处就在于巍巍Himalaya的皑皑雪山与茂密的热带雨林植物可以同时展现在世人面前,难得一见。
下山收拾行李开始了近乎12小时的旅途。沿着人踏出来的小路行进,穿越非常茂密长满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的森林,我虽然不是植物专家,也叫不出各种植物的名字,我只能用一句朴实的话形容这里的植物,真的是千奇百怪。据说尼泊尔有6500种已知的树木、灌木和野花,仅杜鹃就有30多种。用诺贝尔奖得主Rudyard Kipling的话说,1795年建立的英国皇家植物园Kew当中找不到的梦想,在这里都可以实现。
从早上5:00开始爬POOLHILL,8:30再出发,18:00到达Ghandruk村,折腾了整整半天多。海拔高度从3200米,下降到1900米,一天直落1300米。中午时分还赶上山里下雨,雨林里的小路又湿又滑,有时候甚至没有路,坑洼泥泞十分难行,Shirley、Celia都遭受了四脚朝天的小插曲,只可惜当时她们的Poise没有拍下来。每个人的膝关节都很痛,可是没人掉队,行进当中还不时传来大家爽朗的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的相机独脚架这次派上了用场,除了防身功能没用上外,摄影当支架,爬山当手掌,得心应手,一举几用。
晚上吃饭时,开始讨论给挑夫一些小费的事情。
小贴示:
1、如果人少,行李少。1-3人的话可以只请一个人担任Guide兼Porter,身体好些,英文会讲便可以了。东西给他背一部分,相机等重要的和食品自己背一点。这样的人通常每天600Rs,吃住都包括了。
2、回来后看了几本介绍的资料,本来这段路途应当走5-7天。不应当这么赶,在山里可以自己选喜欢的地方多住几晚上,可以充分放松自己,但大多中国来徒步的游客,或因时间紧还是其他的原因,或多或少有点逞能和自虐的成分在内,完全没有老外们轻松悠然自得的样子,这就叫做不如老外会玩儿。
3、在POOLHILL如果你不想看日出,完全没必要半夜4点多爬起来翻山越岭,6、7点起来上山,那时候大多数人已经开始下山,上面的人也少了,光线也好。
Ghandruk-Pokhara
早上醒来看到Guide已经坐在院子里。这几天跟向导渐渐熟了起来,开始他还抱怨来这里的中国人就知道热水澡和砍价,给导游开得价格都很低云云。混熟了,他也将当地的白酒、蜂蜡等吃得东西分给我吃。
Ghandruk这个村子是沿途当地最大的村落,有比较大喇嘛庙,还有勇猛善战的廓尔克人的博物馆,还有温泉。许多农舍建造的虽然非常的质朴,但不失漂亮美丽。因为早饭还有一段时间,向导告诉我有一处拍照片的好地方,说要带我去那里,于是我们来到一处联合国卫生组织援建的卫生院。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直升机停机坪,所以观看鱼尾风一览无遗,而且天空湛蓝湛蓝,映衬着满坡粉红色的野桃花,一团团白云漂浮在雪山的半山腰,还有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着,的确不错景色。
在今天行走了只有5个小时,终于走出了大山。整整四天三夜收获颇丰,流连忘返。一步步走近并欣赏巍峨壮丽的安纳普那雪山;纯朴的大山村民,高山森林,野花植物,小溪瀑布,石屋梯田,原始的水磨;行石板路,过铁索桥。来自游客欧洲、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大陆、港台的游客,上有花甲老人,下至几岁小孩……让我不仅增加了旅行经验,也换来右脚上蚕豆般大的水泡。
今天还是尼泊尔什么节日(当地节日很多),从山里到博卡拉,所到之处大人孩子无不都是头点红“痣”,插着橙黄色的野菊花;大街小巷,载歌载舞,欢庆节日。更有成群结队的小孩子拦在山路和公路上,向过往的行人、游客和司机要钱(当地的习俗,不过在山路上拦汽车很危险)。
回到酒店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洗澡换衣服,自己觉得都快要臭了。1200Rs两小时的Massage,再次腐败一下。晚上我们在湖边找到一家挂着中国国旗的“唐人饭店”吃了一回像模像样的中餐,老板兼厨子是广东潮州的。
小贴示:Kam很聪明,她每到一个国家就买一张当地的手机卡充值后使用。这样既保证了通讯畅通,更节省了话费。通常国外的手机话费比中国移动都便宜许多,即使打回国内来。Kam从小在美国长大,既深受我们华人的中庸儒教文化影响,也有西方人崇尚人权自由和善于助人的理念,一个人走了埃及和欧洲的很多国家。大家在一起经常交流讨论一些问题,尤其是她在中国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
POKHALA
早上睡不着,6:30起来了。拖着沉重而酸痛的腿一个人在楼下的小花园里吃早餐。静静的想想为来需要的生活。几个女伴们还在熟睡,好像今天他们又要去“扫荡”Store。
租了一辆自行车,在博卡拉老城里自由自在的游荡。穿过一条条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的街道,两边分布了许多欧式的、纽玛丽式的建筑,有的在大门口墙上还放置佛像。来到湖边骑行,在一处很小的码头边,忽然发现了一处很好的景点,蓝天白云和翠绿的远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水中,红黄相间的小舟点缀湖面,一座白色石料并用红色颜料勾绘轮廓的MINI印度教庙宇,坐落在离岸边不远的小岛上。往前就是大坝区,那里有很多便宜的旅社。
中午一人在皇宫对面的“兰花饭店”楼上吃饭时看到我们的几位女伴兴高采烈的走过去,怎么喊她们都没听到,也不知是因为路上太嘈杂还是他们太专注商店了。这里饭店的老板还是广东人,环境比唐人饭店好些,但菜烧得味道好像没那里的好,至少鱼没那里新鲜。但是生意很好,还可以吃到我很渴望的煲粥。食客有中国人、日本人、欧洲人……离城区远一些的“中国花园饭店”(老板北京人),但菜牌上的价格和国内的相当,甚至还高。
出了饭店惊奇得发现,旁边一点还有一家可以中文上网的“吧”,赶紧上网看看邮件,给国内回电话报平安。博卡拉的电话费比加德满都贵很多,大多在30Rs/Min。
Kam已经通过酒店定好下一行程,我也被这邦年轻人“绑架”去漂流疯狂一次。博卡拉—蓝毗尼—奇特旺—萃苏里—加德满都,以每人85美元的价格,包含长途汽车(local bus, not travel bus ,两者价格差很大)、漂流费、奇特旺3晚的住宿费和旅游费全部。从这天起我们的行程与原出行计划有所调整。即:
Nov.1st Pokhala-Lumpni
Nov.2nd Lumpni- Chitwan
Nov.3 Chitwan
Nov.5 Chitwan-Thuisuli-KTM
Nov.6 KTM
Nov.8 KTM-CTU
11月1日POKHALA-LUMPNI
早上客栈把我们送到堆满了各式各样汽车的长途车候车点,这里的BUS大都是印度产的TATA牌,虽然制作的很粗糙,但吸引眼球的是每辆车身上都绘有大象、眼镜蛇、莲花等等宗教色彩很浓的图案,挺有趣的。司机边门和上车的门都是一路不关的,又经过整整8个小时,被关在爆土狼烟的车内,到达一处叫做白热瓦(Bhairahawa)的地方,是在边境小镇SUNIT的前一站。再花Rs600包了一辆小面前往蓝毗尼,透过车窗不时看到军人岗哨,公路两边的村落都是真正的茅草搭成的农舍,从他们的脸上和衣着可以看出这里的人民生活的很苦。
大约30分钟到达位于尼-印边境只有3-5公里的小镇蓝毗尼。放下行李,赶紧跑去,赶在太阳落山前看看这一神秘的地方。支付了门票Rs50 和照相机票(不可理解哦,相机也需要门票?)Rs75 ,来到不大的院内。
首先看到建在一片遗址之上的摩耶夫人祠,里面有过去的残垣断壁。夫人祠西面有6米高的阿育王石柱。这也是蓝毗尼的主要标志物。它是古印度孔雀王国的阿育王在经过了多年的征战杀戮,得闻佛法而忏悔,从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公元前245年他带领众随从寻拜佛迹,确认此地为佛祖出生地,并建立石柱纪念,还减免当地课税。
据记载公元403年我国东晋的法显和尚,公元636年唐朝的高僧玄奘都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寻找佛祖出生地并朝敬。但是后因战争和宗教等原因使得这里变成了废墟,渐渐从人们的脑海中淡忘,蓝毗尼隐入丛林深处,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1896年考古学家根据中国玄奘和尚的游记描述,找到早已深埋在地下的这根石柱,佐证了公元前563年佛祖乔达摩 . 悉达多诞生在此地的有力证据。证明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在蓝毗尼,并最终在菩提树下求得正果,使的世界上又多了一种热爱和平与思索的哲学。夫人祠南面还有摩耶夫人水池和高大的菩提树。菩提树下身着绛红袈裟的和尚与一对对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朝圣者在此跪拜打坐念经。
在这里你听到的大多是久远的故事,看到的大多是近年的复原建筑。整个院落有个把小时就可以参观完,向北步行大约2km可以看到赵朴初题字的中华寺以及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和法德等国民间佛教组织建造的寺庙。
我觉得来蓝毗尼,思想上感悟的意义大于形式。如果你要来这里一定要带着一颗非常赤诚之心、虔诚之心、崇敬之心来到这里朝拜,缅怀这位伟大的哲人和他的母亲。否则,单纯是为了观光端着相机拍几张照片实在意义不大,也只有阿育王石柱和摩耶夫人祠算是景点了。
若吾心中有佛,无论在哪里;尔心中无佛,又何必来此呢?
更不可像一些人来到后乱说“不来后悔,来了更后悔” 。
因此,我建议:如果你的心中不是一个十分十分虔诚的信徒;如果你对佛教思想、文化、历史没有深入地了解或者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如果你对当地的卫生和蚊虫不能足够的忍受……只是一个为了拍几张照片的匆匆过客,我劝你还是不要来的好。
刚到小镇上匆匆找了小镇上两家旅馆,一家客满,只好在对面的另一家间LUMBINI GUEST HOUSE(也许我们没有找对地方)而且当晚只有5张床的大房间,四个女伴劝我大家一起住,因为我要安静,害怕休息不好,上次在纳加科特可以解决,这回没辙了,只好答应下来。可谁知道这几位“大姐”带着客栈唯一的房门钥匙跑到寺庙里吃斋饭去了,直到很晚才被客栈的老板找回来。害得我澡也没法洗,一人疲惫的蹲在一家小店里啃了半包当地出的饼干就着罐头和果汁,算是这一天的进食(害怕拉肚子不敢去饭馆里吃东西)。见到她们,我实在忍无可忍地朝着“酒足饭饱”的她们吵了起来,心想一定是她们当中那位大姐大的馊主意。一气之下搬出来住了。
此店卫生级差,被褥无法形容,床下是吃剩下的垃圾,洗澡无热水,当地的蚊子长的巨大,黑糊糊的像一群轰炸机不停的围着你飞,同时点上两盘蚊香也无济于事,关上灯蟑螂等小虫就会爬到你身上,只好穿着衣服开着灯睡觉,将就了一晚。据说这里雨季气温能到50多度,高温湿热让人难以忍受。房间价格还挺贵的Rs340/single,Rs600/5persons一个房间。
小贴示:要是你从博卡拉过到蓝毗尼,一定问清楚行车的路线,因为有两条公路都可以到达,价格相差不多,但里程和时间却相差很大。经过SyangjaBartun到达蓝毗尼只有179km,我们乘坐的长途车为了多拉客,绕经DamauliDumreMuglingNarayangadh,兜了一个大圈圈,用了8个小时走了287km才到蓝毗尼(后来查地图才清楚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