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字的狂轰滥炸之后,我走进了溶洞, 开始了地下世界的探险之旅。整个溶洞全长20 多公里,对外开放供参观的仅是其中的5 公里。乘坐电力小火车进洞游览应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历,速度可真是不慢,洞壁和钟乳石不断在身边闪过,有惊无险,中途首先看到的是“旧洞”。提到“旧 洞”,就不能不说一个重要的人物——卢卡·切齐(Luka Cec)。卢卡是一名当地人,正是他,在1818 年偶然发现了这里,随后,波斯托伊那小镇热闹起来。这一轰动欧洲的重大发现吸引了无数探险者、科学家、艺术家们纷至沓来,“喀斯特地貌”术语也就在那时诞 生了。卢卡也就自此成为了专业的探洞旅游向导。
小火车最终停靠在大山(Velika Gora),接下来约1 公里的路程将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参观。大山是波斯托伊那溶洞5 个子溶洞中最大的,名字源于洞中的一座由山顶塌陷而形成的高60 米的山峰,向导保罗(Paul)告诉我,这是多次坍塌形成的,而最近的一次是2 万年前,也不过是漫长过程中一次微小的意外。此时,我又想到了数字达人彼得,才意识到在这里数字是多么的重要。要知道,整个溶洞中最年长的钟乳石有50万 岁,最年轻的也有5 万岁,1 万年前才开始形成的石笋就算是年轻人了。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几十年、几百年的光景在这溶洞里甚至连分毫的差别都不及。待其他游客远去,只剩我一人。我小心谨慎地站在这些远古时代上,闭着眼睛,静静地聆听一滴滴水声。水,这把柔软细腻而又锋利无比的刻刀,就这样在几十万 年里雕刻着,创造着奇迹。波斯托伊那溶洞的另一个奇迹是被叫做“人鱼”的通体雪白的两栖动物。虽然它身长不过十几厘米,却可能已经是百年老人,据说即便不 吃食物,也能够存活几十年。地下世界不仅有着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尚未被发现的生物也不计其数,我们只不过看到了凤毛麟角而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