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游走周边 真实的红螺崄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3
 


红螺崄

  久居京城的人大都知道京郊怀柔有座红螺山,红螺山上有座红螺寺。知道京郊还有一处古代名胜红螺崄(同险)的人就不多了。非但如此,古之红螺崄还屡屡被现代人误读。明代文人刘侗、于奕正一段描述红螺崄的文字被多

  个介绍红螺寺的网页所引用,并冠之以红螺山原称红螺崄。实际上,红螺山和红螺崄,一个在京城东北,一个在京城西南。一字之差,谬之百里。经过一番考证之后,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假日,我们循着古人的足迹,去探访真实的红螺崄。

  九龙峪、八达岭、桃叶口

  红螺崄亦称红螺三崄,“旧名幽岚山,一曰宝金山。”([明]《帝京景物略》)“红螺崄在上方山东三十里,循九龙峪,度八达岭,入桃叶口。”([清]《日下旧闻考》)尽管已知红螺崄的方位,但要找到九龙峪还真让我们颇费了一番功夫。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在孤山口寻到了踪迹。孤山口村北的一条大沟叫九龙峪,沿沟上岭当地人称八寨岭,古书有载:八达岭也称八寨子、八寨岭。(此八达岭非著名长城所在的延庆八达岭)。早年孤山口的村民就是沿着九龙峪、八达岭上的古道去黄山店一带背煤的。

  黄山店就是古称桃叶口之地,到了黄山店一打听,这一带的村民大多知道宝金山在哪里,令我们心中暗喜。

  山门云会门

  车停泗马沟,我们便按村民指引的小路上山了。上到宝金山,顿时被那“诸峰罗列、如剑如戟”的气势震住了。高耸的群峰犹如巨大的屏风围起一片无比幽静的沟谷,山高林密、溪水潺潺,红螺崄就深藏其中。进到红螺崄反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有在山脊上才能观赏到宝金山的全貌。视线所及,一片青翠,间有山花,除了几根高压线杆,还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下到沟底,便与循沟而上的古道汇合了。沿古道下行可达曾负盛名的道观——玉虚宫,当年大太监李莲英常到此避暑。据村里人讲,玉虚宫的最后一位住持上世纪70年代才过世。如今保存下来的是两进院落、殿堂数间、古松、古碑和古塔。

  沿古道上行遇三岔路口,进右侧沟。走不多远,只见一坠落的巨石,一端倚山一侧,一端斜插沟底,中间的空隙刚好形成三角形石门。这正是古人所说“坠石开裂,真若门然”的“云会门”(亦称云聚门)。


红螺崄

  红螺崄真相

  进了云会门,才算真正进入红螺崄,继续前行将依次通过下崄、中崄、上崄。颇费周折之后总算到了中崄的平台上。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极乐寺的遗址。虽然庙宇不存,但厚重的墙体与高大的石碑显示出当年寺院的规模。

  在中崄平台上探寻了几回,才找到通向上崄的小道。上崄的平台不大,一处小庵依石壁而建。不远是一洞窟,洞口颇大,因洞口向阳,被当地人称作朝阳洞。据老乡说,此洞原有千手千眼佛,“文革”中被毁。

  沿小路顺沟一直走到崖根石壁之下,可见断墙和倒卧的石碑。这里就是铁佛寺遗址。当年建有大殿,供奉七尺高的铁佛旌。听村里人讲,铁佛在抗战中“献了身”,佛头得以幸存,现还埋在沟里。到了铁佛寺就离山顶不远,可另外择路登顶。由于时间不够,我们到此止步。

  明朝末年,两位文人刘侗、于奕正游览之后写下《红螺崄》一文,文中仅用22个字就概述了红螺崄的兴盛史。不知红螺崄来日还能否再度兴旺起来,再现“僧宇之”、“游人传之”的盛景呢?

  交通小贴士

  乘车:天桥或六里桥乘917路至周口店道口,再打车或换乘小7路到泗马沟。

  自驾车:走京石高速从房山闫村出口转向周口店,再上周张(周口店至张坊)公路(注意不能走房易公路)行5公里到拴马桩路口,右转往北6公里到黄山店。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