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
俗话说:“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这个“潮”就是潮州。潮州作为潮汕风情的典型代表,有1600多年的历史。除潮州美食外,还是一个拥有潮州音乐、潮州功夫茶、潮州民俗风情等独特民俗文化、鲜明地方色彩的古城,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光是上述列的这些,就足以吸引我来到潮州了。
不能不去韩文公祠
我想,潮州的历史,大部分是因为韩愈而存在的吧,而它的名气,相信也是因为韩愈曾经在此。而对于我,来到潮州,也是因为韩愈,大约是缘于小的时候对于文学的执着,连带着对韩愈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所以,韩文公祠是我必去的地方。
难得的是门口有免费的导游,在潮州游玩,景点常常有免费的导游,这在其他旅游城市是很少见的。我们的这个导游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才读了一年导游专业,很稚气的脸,普通话不是很流利,带着浓浓的潮汕口音,却抵挡不住表露出来的热情,让我对潮州人顿时生出了好感。
祠堂门前,有一本半翻开的石刻书,上写着韩愈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大门右边,是一条长廊,墙上挂满了各类题词,龙飞凤舞,其中不乏知名人士,拾阶而上,信步而行,台阶两旁绿树参天,厅内两侧,分别是众多的石碑题刻,为历朝历代对韩愈的赞美和对韩公祠的修建题记,这些题词和碑刻,在中国文化史上弥足珍贵,如果要学习书法,这里也算是临摹的好地方了。
在韩愈像前,我站立着瞻仰了一番,这位隔了我们千年的人物,手执卷宗,身着官袍,神态儒雅,却如生人般地坐在我的面前,可惜的是不能与其亲谈之乎者也。遥想当年,韩愈被贬潮州仅仅8个月,却因此而成就了潮州的千古名气,他的祭鳄文我还记得呢,想到自己现在就站在一个千古文人的面前,心里不禁有些激动。
祠堂石阶高高上去是“侍郎阁”,专门收集和陈列了韩愈的各类文作,很是珍贵。据说很多文人来到这里,都会一头栽了进去,久久不愿出来。我也想到里面感受一下,只是时间关系,终于没有成行,似是一种遗憾。
身居闹市开元寺
来潮州,不说说开元寺实在说不过去,开元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今有1260年历史,是我国现存的四大开元古寺之一。潮汕地区多寺庙,但是那些寺庙都是依山傍水,而开元寺却位居闹市,而且围绕着开元寺,四周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商业区,各类斋菜、纪念品琳琅满目,初到的时候,怎么看怎么不像寺庙所在地。
看到寺门口挂着一横匾“渡一切苦厄”,不由得心里一动,苦厄世间多是,难道真能渡完一切?再看山门处那两株巨大的菩提树,据说已有几百岁了,树干少说也要两三个人合抱才能抱得过来,而且树干上盘根虬结,曲曲弯弯的许多根状的枝节错落有致地、紧紧地依附着粗大的树干,像是一件经过了加工的艺术品一样苍劲古朴;树冠也如华盖般,蓊郁葱茏,丝毫也不逊于它的枝干。菩提是佛树,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而我最早知道菩提树,还是因为那道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进入寺中,发现这里香火鼎盛。绕过众多的善男信女,我环寺走着,顺便参观。寺院不大,寺里有几座文物,多为石雕或石刻,看得出有些历史。大殿及其他古建筑均用雕刻龙头的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殿顶是四重的檐角,还有双龙夺宝装饰。整座寺琉瓦彩檩丹墙,有着唐宋宫殿式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看到它,我总会想起唐朝的开元盛世。顺着右边的走廊前行,一排石碑镶衔在洁白的墙里,诉说着寺院的悠久,记载着时代的变迁,刻录了潮州的兴盛。
迷人街巷、城楼、古桥
我们将车停靠在开元广场,附近就有很多三轮车。这一个行业由古至今在古城未曾败落过,古城里的人们,出门探亲访友总喜欢坐三轮车,一来方便,二来环保,三来闲适,无意中成了古街上的一道风景。租一辆人力三轮车开始环城游,这是古城游的精髓之一。坐着三轮游历潮州城,古城就像一块压缩饼干,小巧却包含丰富的内容。三轮车穿行在那些浸润了历史的古老巷陌间,昔日华丽的府邸被历史的车轮碾过,时间冲洗了奢华,周围是那么的落寞宁静,在落日余晖的斜照下,古老得到了注解。
到达广济楼的时候,将近7点,天色还未黯淡下来,修葺一新的广济楼雕梁画栋奢华耀眼,非常醒目。但是,我更加喜欢记忆里的广济楼,那时的广济楼外观虽然有些残旧,但其古铜暗灰的色调与老街府城显得那么般配,那么浑然一体。它还有一个朴实的名字东门楼———潮州市里一处实实在在的交通要道,发挥着它东城门的作用:早上,进城上学上班的人们鱼贯而入,晚上,辛劳一天的人们鱼贯而出,每天这里都是车水马龙。
楼旁是古城墙,长长的一列,也是修葺一新。信步上得城墙,往下看,韩江穿过。这条江名韩江,其实还是因了韩愈。韩江原名鳄溪,是因为这里鳄鱼凶恶。冬季的韩江水流量已是很少,只见河沙满江,苇草茫茫,别有另一种味道。还有大名鼎鼎的湘子桥,历史上,它叫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誉为世界第一座启闭式石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钅生牛一只溜。”几乎老幼朗朗上口,说的就是广济桥的景物。
行走攻略
交通:广州至汕头乘坐大巴直达,票价180元,汕头至潮州每日有多班空调客车往来,票价10元。市内交通可搭公交车,另外可以乘坐具有古城特色的“人力三轮车”,方便、有情趣。
住宿:星级酒店有白玉兰宾馆等,推荐古城宾馆,位于太平路末端,双标间旧楼是80元,新楼是150元。
美食:潮州菜简称潮菜,其烹饪具有岭南文化特色,最大特点是借重海鲜、注重生猛清鲜,著名的有胡荣泉的鸭母捻、春饼、墨斗丸、手捶牛肉丸、春饼等。
购物:潮绣、功夫茶及其茶具、潮州陶瓷这些特色产品在大街小巷皆有售。
夜游凤凰洲
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几句诗不由得蹦入了我的脑海:“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大江东流已千载,流不尽多少愁。”这个凤凰和诗里的凤凰应该不是一回事,只是,诗里的意境让我对潮州的凤凰洲有了些特别的感觉,于是,趁着夜色,来到凤凰洲公园。
两岸的灯火顺江而蔓延,如两条火龙,盘卧在韩江两岸。在江水的映衬下,张牙舞爪。遥看那凤凰洲头,灯火璀璨,掩映在江水与绿树之间,煞是好看。
穿过那游戏的商业带,我走向那一片江之中的沙滩,轻踩在沙滩里,粗细不一的沙粒,令行走了一天的双足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倒是那些间杂在沙粒中的瓷片扎得脚有点难受,也不知这些扎人的瓷片是否唐宋年间的潮州瓷器的遗体呢。
远处,走来一对情侣,很是浪漫,竟在沙滩上放起了烟花,一时花开,迷雾蒙蒙。
在另一处地方,一群长者在调校乐器,准备演奏潮州音乐,难得在此处能听到潮音,这种具有传奇色彩的地方音乐,在历史的长河里,能听懂和接受的人是越来越少了。那些人经过一番调试后,数人起音,余人相和,虽然听不懂,但也能感觉到那轻盈和写意,潮音在耳,江风在畔。走累了,停下,找个石凳坐下,听听江风,听听音乐,也是一种幸福。
难舍精美陶瓷
曾经有一位好友送了我一个潮州白瓷,弥勒佛像,慈眉善目,白瓷质地细腻,衬得佛像的脸晶莹剔透,与平常看到的大不一样,当时对潮州的瓷器就有了很深的好感,这次来潮州,当然要去看看著名的瓷乡了。
潮州的陶瓷历史悠久,早在唐宋的时候就有了,其中陶瓷通花瓶制作是潮州陶瓷的传统产品。潮州最出名的陶瓷在八珍楼,在南国瓷乡之称的枫溪镇上,有闻名中外的工艺瓷器陈列馆。
馆里陈列了许多珍贵的瓷器,其中镇馆之宝是双层通花瓶及陶瓷壁画《五百罗汉图》。双层通花瓶据说是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朝期间赠与金日成主席的仿制品,集中反映潮州工艺陶瓷的制作特色。而《五百罗汉图》曾被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相比下我更喜欢双层通花瓶,看上去工艺十分精细,玲珑剔透,如玉般洁白,又想起了好友送的那尊白瓷弥勒佛像。
八珍楼的三层是工艺制作室,不对外开放,趁管理员不注意,我们偷偷溜了进去,见到几个年轻的学徒在雕刻瓷坯,正想招呼其他人上来偷师,就被管理员发现了,只好悻悻下楼。
梭巡在馆中,看着精美的瓷器我都不想走了,想买可是看去价格都不菲,只好一步三回头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