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巴颜喀拉山的清澈雪水起步,纳百流,汇千溪,浩浩荡荡来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在流经永靖县域107公里的主河道上呈现出独特的"S"型,神奇般地出现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加上因修建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而形成的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三大西北高原上罕见的靓丽高原湖泊,构成了西北高原特有的黄河风情绚丽画卷,这就是著名的黄河三峡。黄河三峡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早期的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黄河古文化。由于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这里的文化呈现出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点,这里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并以其雄浑博大、底蕴深邃,在中国的古文化遗产中,独树一帜,被誉为西北高原古今文明交相辉映、中西文化交织荟萃、颗颗明珠流放异彩的靓丽风景线,是黄河古文化积淀最集中的地方。

炳灵大夏巨龙复原图。

兰州龙复原图。

刘家峡黄河巨龙。
古生物的伊甸园
甘肃临夏一直被考古学界称为"古生物的伊甸园",仅目前初步发现的出露点就达48处,已先后出土收藏各类古生物化石达5700多件,并且创造了6项世界之最。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临夏境内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分属爬行纲和哺乳纲的6目50余个属种,其中以铲齿象动物群、三趾马动物群和真马动物群物种最为丰富,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超出世界其他经典地区。特别是刘家峡恐龙足印群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出土的黄河三峡,成为人类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最理想场所。1999年,在黄河三峡太极湖畔出土了约一亿年前早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足印群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经过多年的发掘和研究,目前已揭露面积约 2000平方米,产10类151组1831个足印。这些恐龙足印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国内外罕见;足印规模之大,属种之多,国内外独有;足印之大,世界之最;足印产出层面之多,举世罕见;兽脚类足印,国内罕见;翼龙鸟脚类足印,填补国内空白。特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 --"兰州龙",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植食恐龙--"炳灵大夏巨龙"和国内已知最胖的恐龙--"刘家峡黄河巨龙"的足印化石的发掘,石破天惊,令世界瞩目。同时,还发现了多处古生物、节肢动物和虫迹化石。正在建设的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占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是由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群、恐龙卧迹、尾部拖痕、粪迹以及白垩纪晚期地层剖面、第三级夷平面、古生物化石点、泥裂和波痕等沉积构造、正断层和褶皱构造等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是目前全国惟一一处由多种恐龙足印化石群构成的国家级恐龙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景区500强。2009年7月,永靖县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国恐龙之乡"称号。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