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西宁:原生态舞蹈在这里起步
Eedu.org.cn 作者:李国权    文章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20
 

  西宁,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财富。

  1973年,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村古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舞蹈纹彩陶盆,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记录古代人类原始环形舞蹈的彩陶器。舞蹈纹彩陶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直观地记录了远古先民连臂踏歌的舞蹈艺术形象,直接描绘了先民们的生活场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研究舞蹈的起源、传承、演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彩陶盆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10厘米,细泥红陶。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舞蹈画面,每组5人,共15人,舞者携手并肩,翩翩起舞,呈现出一幅活生生的集体舞蹈画面,古朴中透着灵动,隐隐弥漫出一种远古文化的神韵,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舞者有发辫似的头饰,衣着下侧有尾饰,动作飘逸俊雅有力度,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三组舞蹈画面之间以内向弧线纹、柳叶纹为衬托,绕盆一周连成圆圈,舞者脚下的平行弦纹,像是荡漾的水波,小小陶盆宛如平静的池塘,似人群簇拥在池边载歌载舞,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欢快热烈的舞蹈场面和生机勃勃的活力。

  彩陶盆出土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见仁见智,对彩绘图案及舞蹈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细致的研究。有学者认为这是远古先民“踏歌”的最早形式,可以称之为“原始的踏歌”;也有人认为是远古时期氏族成员在举行狩猎归来的庆功会,跳着狩猎舞;有学者认为是在进行祈求人口生殖繁衍和丰收的仪礼舞;还有人认为是先民们装扮成图腾兽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的图腾舞蹈,舞者的头饰和尾饰显示了原始先民对“虎齿豹尾”西王母的原始崇拜和信仰等等。

  还有学者认为舞蹈纹盆中舞者一致的面向,一致的逆时针走向,符合现代舞蹈中沿着舞程线方向行进的规则,是世界上最早的舞程线雏型和最原始的规范舞蹈。

  彩陶盆以无与伦比的艺术构图及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和探索史前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为美术史、舞蹈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极为珍贵的资料。从中我们不仅可一睹跳动于5000年前先民们的优美舞姿及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还可领略其独特的艺术匠心。史前艺术家巧妙地将图案与器物的造型、功用相结合,从而突出图案的内涵和底蕴,其意境隽永,耐人寻味,舞蹈姿态和整体彩绘构图两者相得益彰,堪称双绝。我们不仅可以从彩陶盆上看到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从陶盆制作者留给人们充分的想像空间中去细细体味其田园诗一般的意境,感受无穷的艺术魅力。

  据专家考证,出土舞蹈纹彩陶盆的西宁大通上孙家寨古墓葬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马家窑文化属于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而河湟地区正是史前古羌人生活、繁衍的中心区域,可以推测舞蹈纹彩陶盆所记录的是古代羌人先民的舞蹈形象。

  起源于青海高原的古羌人,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历史学家顾颉刚说,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首先是羌人的祖先,然后才是华夏族的祖先。历史学家翦伯赞说,在野蛮时代之初,分布于甘肃、青海一带的诸羌之族,亦开始新的迁徙,一批批羌人走下昆仑山,来到东方,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

  作为古羌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昆仑神话,是古羌人对其始祖的记忆和一种文化的联接,同时也是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昆仑神话映射出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进程,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创世纪录之一。昆仑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祖之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坐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原始崇拜,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昆仑文化作为青海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凝结着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穿越时空的影响力,是中华民族的文脉之根、灵魂之乡,从古至今不仅对海内外中华儿女产生着巨大而深远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戴传贤指出:“青海是中国文化的鼻祖”,“如果把中国与欧洲比,青海就是希腊”。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无不在昆仑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灵感。

  舞蹈,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艺术。原始的舞蹈起始于人们在劳作过程中表达情感的肢体语言,因其形象直观鲜明,并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能把人们无以言表的深刻情感诠释的淋漓尽致,便成了远古祭祀活动中巫师采用的重要形式,而“巫”则是被认为能与神鬼交往、代表它们说话、执行它们意志的人。

  人类的舞蹈也是从处于原始艺术萌芽状态的巫舞开始的,而在古代,“巫”是由氏族的领袖们兼任的。比如:昆仑神话核心人物、古羌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西王母“虎齿豹尾”,仪态神威,俨然是一位巫师打扮,经过长期的演变最终成为舞蹈之神和东方美神。治水英雄大禹,也是一位大巫,因治水辛劳,两腿落下毛病,走起路来迈不开步子,只能用小碎步一点点地往前挪,久而久之这种步伐被后世称为“禹步”,成为道士布法、巫觋求神的舞步。

  有学者认为,华夏远古羌人的乐舞文化,通过古羌部落的迁徙而得到了广泛传播。这种“相与连臂,踏地为节”的集体舞,在公元前即已传入欧洲。在西伯利亚勒拿河畔希什金诺村和阿塞拜疆、阿普歇伦半岛、科贝斯坦等地的古代岩画也发现了“环臂踏歌”的舞蹈形态,广泛流行的踢踏舞亦起源于河湟之地。华夏上古羌人文化的远播,曾给中亚、西亚、南亚、北非、北亚以及欧洲等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发源于青海河湟地区的古羌人乐舞,在今天的西北、西南等地仍有较广的分布。我们依旧可以在以古羌为族源的藏、彝、纳西等民族民间舞蹈中看见“连臂踏歌”的舞蹈形态,如藏族的“朗玛”、“锅庄”,彝族的“对脚”等都是这类舞蹈。西宁及周边地区的许多民族民间舞蹈中也保留和传承了古羌乐舞的元素,这些原生态舞蹈犹如远古历史的动态画卷,向我们展示了原始先民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体现了对神灵、对生命的敬畏。

  西宁,这片神秘而神奇的土地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孕育了高度的艺术文明。

  可以这样说,西宁与舞蹈有着深厚的渊源,西宁无疑是原生态舞蹈的发祥地之一。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