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环保易 | 中国环境博客 | 生态博客 | RSS
地质旅游-走进四川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资源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19
 

 

 

  黄龙景区降瑞雪体验快乐

 

    近日,连续接受了几场冬雪的洗礼,使黄龙景区更多了几分娇媚,轻盈的雪花纷纷扬扬、夹着云雾、伴着山风,在黄龙的山峦上追逐,在山谷中飞腾,仿佛变成了一条蜿蜒腾飞的玉龙,飞舞在云海之上。银峦相拥的黄龙与游人手持五颜六色的雨伞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绝妙图画。


  蜿蜒的游览栈道上,游客欢声笑语不断,栈道两旁随处都可以见到游客们的 “杰作”——雪人,吸引了更多游人驻足留影。更多的游客因为看到雪景而欣喜万分,他们顾不上天气寒冷,在雪地里感受这黄龙瑞雪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有的不停地拍照留念,有的三三两两打起雪仗来。

 

  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

 


    以“童话世界”、“人间仙境”而著称的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东经 103 ° 46 ′ -104 ° 4 ′,北纬 32 ° 51 ′ -33 ° 19 ′,在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尕尔纳山峰北麓,海拔在 2000 米 至 3000 米 之间,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 435 公里 。


    九寨沟四季景色均极迷人:春天,绿意葱茏,百鸟争鸣,可以看到桃花与雪花争奇斗艳阳天的天下绝景;盛夏,山青水绿,银瀑飞泻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四处开满了星星点点不知名的野花;金秋,九寨沟最灿烂的季节,山上依然是青绿苍茫,山下的树叶却已变成玫瑰色,棕色,赭色等;隆冬,银白与苍翠相映,冰枝同绿树并存,玉树琼花衬托着千仞雪峰,宛如一幅幅意境悠远的淡墨山水画。


    九寨沟有堪称地球上最清新的的空气,其大气水平能见度达50公里。九寨沟属温带季风候,特点是晴天多,去雾少,夏日凉爽、冬无烈日,是旅游观光,度假之胜地。


    九寨沟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属松潘,甘孜地槽区,恰好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阶梯的坎前部分,在地貌形态变化最大的裂点线上,地势南高北胝,有高山,峡谷,湖泊,瀑布,溪流,山间平原等多种形态,其地貌属高山狭谷类型,山岭的海拔高度大都为3500-4500米,最高峰嘎尔纳峰海拔4764米,最低点羊同海拔2000米,整个景区内沟壑纵横,山峦叠嶂,好似大自然撰写的一部壮丽史诗,记灵着地壳的沧桑变迁和生命的进化历程。


    在距今约四亿年前的古生代,九寨沟尚是一片汪洋,从第四纪旱更新世纪起,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使地壳发生了急剧性的变化,山体在快速的不均衡隆重起过程中,经冰川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角峰突起,谷深岭高的地貌形态,另外,由于地震等因素引起岩壁崩塌,滑落花流水,泥石流堆积和石灰溶蚀,钙华加积等多种地质作用,导致沟谷群湖产生,叠瀑越堤飞出,因此,九寨景观的雏开早在二、三百万年前就已形成。


    从第四纪晚期世纪后期,九寨沟一带的许多山地海拔已达到4000米以上,达到了雪线,随着冰川期气候的到来,高山上发育了冰川,山谷冰川又伸展到海拔2800米的谷底,留下了多道终碛,侧碛,形成堤埂,阻塞流水而形成堰塞湖,长海就是第四纪冰期时形成的堰塞湖,至今,这里仍保存着第四纪古冰川的遗迹,冰斗,冰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

 

    喀斯特地貌是造就是悬壁,形成瀑布的先决条件。在台式断裂的抬升面上,堆积泥石流等堆积物,后经喀斯特作用,钙华加积,增加瀑布高度,形成今天壮观的诺日朗瀑布,30多米高的悬崖上,湍急的流水陡然跌落,气势雄伟,较发达的冰川地貌和岩溶地貌奠定了九寨风光的基础。


    地质工作者们根据九寨沟的冰斗和“U”字谷,认为长海冰川属冰斗冰川。九寨沟其他地方还有悬冰川以及平顶冰川。数万年前这里的冰川眩色,十分壮观,浩浩荡荡的冰流蜿蜒在雪峰之下,逶迤于山谷之间。冰川时露时潜,冰塔直插蓝天,冰洞尤如水晶宫殿,冰乳像垂挂历的珍珠项链,十分迷人。


    钙化,英文称Travtine或TuFa,指湖泊,河流或泉水所形成的以碳酸钙为主的沉积物,九寨沟的钙华有着自身的特点,由于流水,生物喀斯特等综合作用,以钙华附着沉积形成了池海堤垣,随着时间的推移,钙华层层堆高,垂直河流方向形成大小不等的钙华堤坝,堵塞水流形成湖泊或阶梯状的海子群,水流的外溢下泻,又形成高大的瀑布或低矮的跌水,加上一些水生植物和苔藓及藻类的繁衍,不少湖泊变得五彩缤纷,造就了九寨沟多姿多彩的独特景观。
 


    地质发现

 

    一批地质专家对四川九寨沟历时四年的考察,无意中发现四大新景区,包括溶洞沟小景区、卡真小景区、干海子小景区和弓嘎岭小景区,使旅游部门喜出望外。


    据悉,四川省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下属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调查所的十多位地质专家,于一九九六年开始深入九寨沟。历时四年探明,九寨沟景区水位下降的原因是大气降雨波动所致,而该区域的地下水储量仍十分丰富。比如长海,它是九寨沟最大的储水池,但其水无出口,水是通过地下管道补给了其他区域内的景点。因此,九寨沟的水资源是有保证的。同时, 九寨沟生态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基因库。


  有关人士认为,九寨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九寨沟机场建成后,应将九寨沟的开发重点倾向于国际游客尤其是高消费的中东游客。届时,九寨沟整个景区将突破现有的每年八十万人次的接待能力。

 

  四川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

 

 

    华蓥山(即华蓥山旅游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华蓥市境内,距成都300余公里,重庆100余公里,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华蓥山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及经典景区。它以苍翠茂密的山林为环境基调,以秀丽的喀斯特石林、溶洞为典型的景观代表,集秀峰怪石、佛教文化、天坑溶洞、瀑布彩池、暗河索桥、茂林修竹、华蓥山游击队遗迹于一体,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其景观特点可集中概括为“峰奇、石怪、山绿、谷幽”,并呈现出“春绿、夏荫、秋红、冬白”四季变化的景区。在1931年,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感叹“天下第一雄山——华蓥山”。

    地质发现:岷江杜鹃(粉点杜鹃)花、硅化新芦木化石

  四川江油国家地质公园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是四川省第十一家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它地处龙门山北段,由窦圌山、佛爷洞、观雾山、吴家后山四个主要景区组成,面积达116平方公里。据地质权威专家介绍,该地质公园保留了4.1亿年以来各个时代的地层:从泥盆纪早期的滨海环境,至石炭纪的稳定的浅海,到侏罗纪的四川大湖,历经沧海桑田,最后形成今天的龙门山和四川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在各种内外运动力的地质作用下,塑造了江油地区罕见的岩溶化砾岩丹霞地貌、典型的泥盆纪地层剖面、类型多样的岩溶景观等地址遗迹。江油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将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形成集科普、科研、观光为一体的基地。

 

佛爷洞

 

    地质公园类型为综合型。总面积116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5平方公里。成因——岩溶漏斗、溶洞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岩溶漏斗、溶洞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有巨厚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地层 ;

    (2)必须有渗水的裂隙空间和相对封闭的地形 ;

    (3)必须是地壳运动的抬升区。

 

    地质发现:溶蚀砾岩丹霞地貌、岩溶地貌、石芽和溶沟、岩溶洞穴、古生物化石群落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绿色生活
     GOOGLE提供的广告

     博客精华
     论坛精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