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是秭归端午的重头戏。“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让常年角黍盘。”(《归州重五》),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描述秭归当年的端午龙舟竞渡的盛况。千百年来,划龙舟一直是屈乡秭归最大的群众性集会。乡亲们非常看重龙舟比赛,素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之说。端阳节时的峡江屈原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江上龙舟飞渡,岸上人山人海。秭归划龙舟除场面壮观、竞争激烈外,特别之处是竞渡前还要举行游江招魂。颜色各异的龙舟均竖起“魂兮归来”的招魂幡,以白龙为首的龙舟在江中缓行环游,峡谷中则回响起荡气回肠的《招魂曲》:
我哥哟,回哟嗬,听我说哟,嘿嗬哟!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
地不可下啊,下有九关八极。
东不可往啊,东有旋流无底,
南不可去啊,南有豺狼狐狸。
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
北不可游啊,北有冰雪盖地。
惟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
衣食勿须问,楚国好天地……
两岸的人们都随着游江龙舟的鼓点节奏,深情地唱和着“我哥回哟”,并满怀着崇敬之心把预先备好的粽子纷纷投入江中。
端午节来到诗人的家乡,诗会是定要参加的。屈原的《离骚》等22篇诗歌是屈乡人最大的财富,办诗会也是屈原乡人欢度端午的独特形式。在屈原诞生地——秭归县屈原镇的乐平里,读书风气始终盛行,从古至今,活跃着一支农民诗社,叫骚坛。乡亲们爱读屈原的诗篇,自己也忙里偷闲地吟诗作赋。每年在艾粽飘香的五月端午,乐平里总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骚坛诗会,农民诗人们就不约而同地相聚在屈原庙。他们用乐平里的土腔土调吟唱着自己的诗作,以正宗的骚体诗凭吊屈原。这种文化习俗代代沿袭,成为乐平里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景观。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