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驴友推荐:浓墨浅彩是凤凰
Eedu.org.cn 作者:孙红潮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8
 

    人杰地灵名人出

    沈从文大师是凤凰的骄傲———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和服饰历史学家。他十四岁从军二十一岁退伍,展转中华大地,历尽战争洗礼、饱偿风霜雪雨,最终只身北上,苦读成才,终成一代文学大师。他的小说《边城》感动了一代人并被拍成了电影,这里依然保存着他的故居和衣冠冢供人参观。他的晚辈表侄黄永玉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晚年又回到了故居,在凤凰古城北门外,河对面的山坡上建了一座庭院,与古城朝夕守望、相濡以沫,似乎要将古城的水墨丹青永远留在画中。

 

 

儿歌起处、稚子舞动,让你仿佛回到儿时时光


    漫步小城,一群小娃娃在江边亭子里起劲地跳着橡皮筋,花式颇多:有跳起用脚勾的、倒立后用脚勾的、跃高用头勾的……令人看得眼花缭乱。男孩、女孩尽情地玩在一起,那种两小无猜,天真无邪的场景,让你恍惚回到儿时的时光。

 

 

走进深宅大院常可见织锦的艺人,这项古老绝技如今只有少数艺人在传承着

 

 

用怪葫芦制作的乐器葫芦丝,是凤凰一绝


    白天的凤凰忙碌着、喧闹着,游客与当地人差不多一样多。怪葫芦是凤凰著名土特产,用它做成的乐器更是凤凰一绝。卖葫芦丝的老头吹奏着优美的湘西小调,自我陶醉着,只有游客询问时,他才停下来召呼客人。卖蜡染的作坊静悄悄的,主人在作坊深处描绘着图案,专心致志。正看得津津有味时,一群女游客冲了进来,七嘴八舌吵着要买画作,主人赶紧接客。原来这里可以将游客的名字印在花布、手绢或扇面上,难怪吸引了这样一群游人。走到热闹的街上,只见一位妇女将一团糖浆挂在柱子上,用一支小木棒粘着糖浆不停拉扯着,不一会拉出了一段长长的糖条,切开来晾干就成了当地特产姜糖、桂花糖……

 

坐在梵音阁,从窗外望去,凤凰每一个角度都能入画


    古剧旧俗换新貌

    入夜后也别闲着,凤凰的苗族、侗族、土家族和汉家千百年文化传承中的精华应该在这个时候上演了。傩剧,这个被称为戏曲中的“大熊猫”,一个濒临灭绝的地方剧种,竟然在这湘滇边界的山城中坚守着最后的阵地。傩剧诞生于古代的祭祀,舞者头戴面具,唱着让现代人听不懂的古老曲目。相信青年人也不会去捧场,只有我们这些民俗文化的寻觅者,在大街小巷中寻找着。好不容易找对了门,一看剧团已赴贵州山区献演,没能赶上,只好留下遗憾。白走一趟心中不甘,转去看苗家风情歌舞。谁想到在这却看到湘西山里流传千百年的民俗———“赶尸”,这种起源于古老巫术,用“蛊”———降头控制人的心智的传说在这里竟会再现,僵尸在深夜被赶尸人驱赶着,穿山越岭的奇景,令人毛骨悚然、浮想联翩,意犹难平。

    夜阑人静,住在沱江边上私人客栈的吊脚楼上,吃着麻辣滚烫的牛杂碎,喝着当地家酿的糯米酒,看着江边点点渔火,吹着微微的江风,耳边不时传来妈妈哄娃娃睡觉的摇篮曲,又是一幅别样风情的画面。

    链接:推荐景点

    素有“朗苑”之称的古城景区沙湾、建于唐垂拱年间的黄丝桥古石头城和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南长城遗址、都罗寨、山江苗寨和南华山森林公园。

上一页  [1] [2] [3]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