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 "大手笔"战略呼之欲出 |
作者:赵建军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点击数1519 更新时间:2015/10/10 23:55:3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破坏和过度开发利用,流域生态十分脆弱,已成为三晋儿女的心中之痛。保护、治理、修复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重现大河旖旎风光,成为全省人民的夙愿。今年7月,我省印发《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下文简称《纲要》),计划用15年时间,使汾河水系重现河畅泉涌、碧波荡漾的大河风光。10月8日,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开工建设,吹响了生态化、全流域、系统性治理修复的冲锋号。 “大手笔”战略呼之欲出。规划纲要怎么形成?主要内容是什么?与前四次治汾相比亮点在哪儿?这自然就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省水利厅副总工薛金平。 再现大河风光 修复刻不容缓 汾河是山西第一大河,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总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4,流域范围涉及全省9个市的51个县(市、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不断透支,流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汾河的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4次对汾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尤其是2008年以来实施的“千里汾河清水复流工程”,通过从外流域调水补给,结束了汾河多年断流的历史,流域地下水位实现了止降回升。但在汾河全线复流、生态环境初步改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汾河流域地表产水量仍在不断下降,流域自身的“造血”产流功能还没有恢复。进入新世纪的15年,汾河流域多年平均产水量已下降到13.3亿立方米,只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26.5亿立方米的一半,流域生态恶化的趋势依然严峻。 《纲要》提出,通过5年建设,10年自然修复,总计1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形成“两山两盆一河”协调发展格局,在流域内重现山水相依、林泉相伴、河湖相映、溪水长流、湖光山色的田园风光,使汾河水系重现河畅泉涌、碧波荡漾的大河风光,将汾河建设成为三晋腹地植被葱郁、水流清澈的“生态长廊”、适宜人类生活的“宜居长廊”和经济发展的“富民长廊”。 省水利厅副总工薛金平介绍,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对汾河流域的生态问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启动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重大战略工程。今年4月14日,省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7月11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全省。10月8日,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首批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