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东太湖重现碧波万顷景象
作者:赵娜 李苑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1400  更新时间:2017/1/9 14:46: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退垦退渔后的东太湖,恢复了碧波万顷的景象。

 

◆本报记者赵娜 见习记者李苑

一望无际的湖面干干净净,湖水清澈,水鸟在湖上飞翔。这是记者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观景大桥上看到的东太湖。经过治理,东太湖又恢复了昔日碧波万顷的景象。

东太湖共退垦还湖5.59万亩,退渔还湖16.97万亩,约150平方公里。这么大规模的退垦退渔,当地是如何做到的呢?记者赴苏州市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退垦退渔后的农(渔)民和东太湖综合整治公司,找到了答案。

1 消除湖内污染源,恢复湖泊生态系统

经过30多年的围湖造田,原有185.4平方公里水面的东太湖,围垦区达50.55平方公里,围网面积达到113.15平方公里,基本无宽敞水域。

“以前根本看不到广阔湖面,围垦和围网随处可见。整个湖已经接近沼泽化。”不少人向记者这样描述2010年之前的东太湖。

2010年苏州市启动东太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至2014年底基本完工。

通过退垦、退网还湖,清除了湖内污染源,东太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从以前的Ⅳ类甚至劣Ⅴ类,改善到现在的Ⅱ类~Ⅲ类。

渔民顾春根说:“这两年湖水水质确实变好了,水清时甚至可以看到湖底。环境好了,栖息在这儿的动物也多了。不但能看到野鸭、白鹭,还能看到以前没有见过的鸬鹚。”

东太湖分属苏州市吴中区和吴江区辖区范围。吴中区退垦面积约2.82万亩,退渔面积近12万亩,在东山至临湖太湖最开阔处重新布置3.84万亩围网,用来安置专业渔民。吴江区退垦面积约2.77万亩,退渔面积达5.5万亩,给专业渔民重新安置0.66万亩水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俊生表示:“东太湖退垦退渔100多平方公里,对水生生态系统功能会有很大提升。反过来,生态功能的提升又会增加水质净化功能,促进水环境改善,水生生物也会逐渐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完善,生态服务功能更加增强。”

苏州市吴江太湖新城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胡迎东指着苏州湾吴江太湖新城规划展示板介绍道:“东太湖大堤整治工程结合太湖新城景观统一设计。目前,太湖新城核心区段景观绿化工程已基本完工,东太湖大堤沿线生态修复已初见成效。东太湖环境好了,两岸房价大幅上升。”

2 去除后顾之忧,百姓积极响应

走进吴江区龙河社区,四室两厅的房子装修温馨,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花花草草在采光通透的阳台上散发着生机。这套117平方米的房子就是退垦之后分到的动迁房。

吴中区退垦涉及3165户农户,退渔涉及2269户渔民。吴江区退垦涉及2498名农户,退渔涉及1275名渔民。范围如此之广,工作量如此大,两个区是如何做到按时保质完成的呢?

首先,是摸底调查,制定相应规划。

胡迎东介绍说,吴江区政府成立了东太湖退垦还湖工程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动迁安置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细化了具体操作规程。

怎样体现出补偿的公平性,是确保退垦、退网还湖落实到位的关键。吴中区采用统一的补偿标准和细化的奖惩措施,并进行公开。对正常开垦性质的围垦区,按2000元/亩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开垦费补偿,按3000元/亩的标准一次性给予设施补偿。在协议规定期限内自行拆围的,除了兑现补偿金外,还每户再额外奖励2000元。反之,有关部门将依法强制拆除,拆除费用在其补偿费中扣除。

吴江也制定了自己的补偿标准,早搬迁的农(渔)民还可以优先选动迁房。

老百姓对于祖辈传统的耕作、打渔方式肯定不愿意改变,为什么就同意搬迁了呢?记者从两位老人那里找到了答案。

吴江区龙河社区联团村76岁的王安平,是社区老年会会长,也是以前的围垦者之一。联团村退垦的835户、2780人住在同一社区,保持着老街坊关系。

王安平曾经也疑惑过,祖祖辈辈种田,退垦以后庄稼种在哪?怎样保障以后的生活?

但是,最终政府让他放了心。王安平得到了围垦区青苗、鱼池、生产设施、土地、住房等各类补偿。“补偿标准统一公平,老百姓没话说。同时,引导农民转产转业,保障动迁户基本生计。没有了后顾之忧,为什么不搬迁呢?”

同社区的70岁张耕生以前每年种一季水稻、种一季小麦。全家3个劳力共有4亩8分田,一年净收入才几千元。“以前住在东太湖大埂边上的土打墙房屋,一发洪水就害怕。现在居住条件好了,手里还有余钱,日子越过越舒坦。”

根据“双失”(失房失地)政策,把动迁户养老金和医保都纳入了城镇医保范畴。张耕生和老伴每人每月能拿到1300元养老金,而原来农村医保每人每月只有400多元。“现在,我们不用依靠子女,仅靠国家政策就能生活得不错。”

政府用心为民考虑,保障了东太湖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3 依靠市场运作,解决资金缺口

东太湖的整治绝非易事。要清退100多平方公里的围垦和围网,意味着曾经为苏州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东太湖养殖业要退出市场。仅吴江区每年就要失去数亿元的收入,还有数千养殖户需要安置。

资金落实成为东太湖综合整治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申请中央财政投资,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之外,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东太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共投资45.3亿元,其中国家补助6.75亿元,省级补助3.7亿元,其余资金由两区配套。

苏州市水利局副调研员沈永明说:“国家补助非常少,大部分是靠地方政府融资。东太湖整治工程投资不止45亿元,移民安置费没有计算在内。”

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地方是如何做到的呢?

吴江区组建了东太湖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东太湖的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和投融资。

东太湖一期综合整治项目,吴江区总投资39.8亿元(含动迁房建设费用)。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组建银团筹资22亿元贷款。

苏州太湖新城吴江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云为表示,目前贷款已经偿还完毕。

短短几年时间,吴江区是如何偿还完贷款的呢?

吴云为说:“在项目规划时,结合排泥场的需要, 把退垦面积的一部分用作湖底清淤的排泥场。经过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后期调整为建设用地,通过出让建设用地所得资金,用于东太湖的综合整治。”

同样,吴中区也专门成立了吴中区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并成立苏州吴中东太湖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据了解,吴中区共投资35亿元。其中,由5家银行(中行、工行、建行、交行、招行)组建银团,融资贷款约31亿元。

4 启动二期整治,逐步清退完毕

吴江区戗港船闸的渔民顾春根家原来有五六十亩养殖区域。现在根据政策,在重新安置的15亩水域进行渔业生产。

“今年水位高,螃蟹被冲走了不少,故收成不太好。以前一年收入能有10来万元,今年大概只有七八万元。”顾春根说。

如今湖水水质好,螃蟹放苗数量比较多,加上卖价也高了,虽然只剩15亩了,但是顾春根和以前养殖五六十亩时收入差不太多。

渔民开上自己的小船,带记者去参观了新安置的养殖区。在一片干净的水面上,每户的15亩养殖区都通过卫星定位精准安置。远远看去,竹竿和围网整齐有序,形成一道靓丽风景。

顾春根在养殖区的安置房里,布置了简单的家具家电,打渔旺季时就住在这里。当记者问他,要是政府把这15亩收回去怎么办?顾春根答道:“若真有那天,我相信政府会给我们安排好出路的。”

目前,吴中区和吴江区保留围网养殖4.5万亩,其中1.5万亩会永久留存,剩下3万亩将在2020年之前清退完毕。

今年,苏州市将开始实施东太湖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吴云为说:“目前,可行性报告和环评报告已经批复,将尽快实施疏通行洪通道、建设防洪堤堤线、对东太湖出入口的十几条河道进行改造疏浚等工程。”

不能等消亡后再想起来保护

东太湖曾是太湖生物多样性最好的湖区。

由于围垦和围网过度占用湖面,东太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环境不断恶化,沼泽化进一步加剧,湖泊消亡特征明显。

当时,东太湖湖区淤积厚度达到1.5米~2米。东太湖若变成沼泽滩地,将很难恢复生态。

东太湖的重要性更不允许它消亡。

东太湖是太湖最重要的一个湖湾,是太浦河、吴淞江等重要河流的源头,也是太湖流域淀泖地区、杭嘉湖东片区和上海市的主要水源。

苏州市环保局水规划处处长张超介绍说:“东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河,苏州市区市民大多喝的是东太湖水。不但东太湖沿线自身有饮水需要,还要给下游地区提供优质水,保障饮用水安全。”

此外,太湖有3条行洪通道,两条(太浦河、吴淞江)均位于东太湖。围垦和围网使太湖流域的防洪标准大幅降低,太浦河、吴淞江两条流域行洪通道行洪不畅,严重影响到了太湖流域的防洪行洪形势。

苏州太湖新城吴江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云为早在2005年10月就开始参与到东太湖综合整治中。他说:“太湖蓝藻暴发增加了东太湖整治的迫切性。”

2008年,国务院将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列入太湖综合整治工程重点项目。

除了国家的推动,地方政府也有自身发展要求,因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方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苏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苏州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为东太湖的退垦还湖和退渔还湖创造了物质基础,地方政府既有能力又有动力来做好这项工作。

地方早已认识到这一形势,很早就开始着手整治东太湖。吴江区和吴中区都早于2008年就开始着手东太湖整治。

东太湖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完工后,不但畅通了太浦河和吴淞江这两条流域行洪通道,还让东太湖防洪标准达到了百年一遇的水平。

苏州市水利局副调研员沈永明评价道:“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耗时3年半,是水利防洪与经济建设、生态环境结合得最好的一个工程,在全国影响很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