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城市,在水一方 |
作者:杜大强 陈… 文章来源:浙江日报 点击数1484 更新时间:2010/5/13 9:18: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夜。黄浦江上,水色旖旎。 闪烁的霓虹照着温柔的黄浦江,折射出一种异样的美。 少了白天的喧嚣,江水静流,夜航船上,游客们纷纷起了兴致,且歌且行。 潺潺水声,细致柔和,如大地的神秘之音,点缀着城市清悠与静谧的夜,更书写着城市发展的清晰脉络。 (一) 世博园里,华灯初上。 城市实践区内,几声蛙鸣让成都活水公园里的游客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实践区内唯一一个室外案例,人工湿地系统、厌氧池、大水车,可吸附有机物的鹅卵石……活水公园展示了水在自然界被污染后,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一个生命过程。 “我们用水的智慧,点亮城市之光。”活水公园案例负责人杜庆波说。 城因水而生、因水而长、因水而兴。 借着江河湖海,城市与水,人与自然进行着智慧的对话。 在杭州案例馆,一块玲珑剔透的“五水砖”,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而馆中央的4口古井,弯腰探头,水波潺潺。 傍水而居、滨水而憩、依水而作,在“杭人话水”展区,500张笑脸背后,讲述一个个杭州人爱水、惜水的故事。 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城市方舟。这是杭州馆设计总监周刚的理念。 鹿特丹案例馆以海蓝色作为主题色,远远望去象一泓海水。 蓝色的布景灯下,人与水相伴相生的生活在一个400平方米的空间内展开。 无数水滴时而用中文,时而用英文排列成“鹿特丹水城”字样……中央水广场的这一场“水戏”用心良苦地诠释着鹿特丹人对水的一腔尊重。 “我们的城市因水而生,水更为鹿特丹敞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案例馆负责人顾润告诉记者。 (二) 鹿特丹案例馆的水广场中央是一个长方形水池,通过沟渠与另一个环形水池相连,当“雨水”落入长方形水池后,会通过排水道迅速流入地下,无论馆内“雨”有多大,游客的脚也不会湿。而这些雨水通过管道收集,在展馆内循环利用。 因为海平面高于陆地,鹿特丹饱受洪水威胁,于是“浮动社区”成为化解这一威胁的妙招。这一特殊社区将于本月20日在鹿特丹正式展示。 而展馆内用可持续材料和玻璃搭建的半圆型“浮动社区”模型,引入了自然光线保温,还能储存太阳能调节室内温度。碰到洪水来袭,“浮动社区”安然无恙。 据介绍,到2040年,鹿特丹老港台区可建13000所新型房屋,其中约1200所是“浮动社区”。 咸潮倒灌、内河污染、西湖富营养化,水困境也曾困扰着杭州。 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杭州正营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人与水的共生共赢。”杭州案例馆馆长助理郁全胜说。 悟水、亲水,首先要用好水,这也是城与水、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之道。 (三) 一捧日月潭水,点亮山水心灯。 台湾馆里,当记者和其他游客把手放在点灯水台上,从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中,分明看到了自然和心灵的对话。徐徐升起的孔明灯带着“天下一家”、“爱与和平”的愿望放飞空中。 人与水交融的演出,则带给我们无限惊喜。 坚果壳做的小船,缓缓漂浮在瑞士城市馆的水池中,开启了一场盛大的水交响音乐会。灯光、水景、世界名曲融为一体,宛如身处魔幻世界,细细聆听水之乐。 水波轻拂,霓裳舞动。 台北案例馆。台湾拉芳舞团的创始人许芳怡在水下4米长袖起舞,吸引了每一个参观者的眼球。 这段水中舞蹈,想必有别样的力量撼动心灵吧。 品质生活,水为先。 提升水质,成了人类共同探讨的课题。 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这3座以水管理闻名的城市,打出了“改善水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口号。 “在展示清洁水源与高质量生活的关系、如何净化污染水和管理水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怎样唤起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等方面,我们将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实践。”苏黎世副市长露丝·珍纳说。 融合了未来住宅实践和探索的东道主案例——“沪上生态家”,为游客提供了未来住宅的新模式。 雨水冲马桶,“滴灌水”喂植物,还有一个家庭水处理中心,循环利用不同类型的水。 “未来城市应是节水城市,‘沪上生态家’首先教你家庭节水。”总设计师曹嘉明要留住的,不仅是石库门、老虎窗、天井绿,还有高科技用水的理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