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留住雨水--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节水见闻
作者:夏珺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数1273  更新时间:2010/5/13 13:56: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走进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孙桥园区)现代化的玻璃温室,放眼望去,到处是养眼的绿色,一丛丛西红柿、黄瓜、茄子都像葡萄一样地吊着生长,一根秧藤有十四五米长,上面果实累累。总经理姚永康说,这里的蔬菜产量一亩顶大田传统种法的8—10亩,“等于节约了土地呢。”

  垄与垄中间有两根铁轨似的灌溉用的铁管,工人就坐在小滑轮上,乘“铁轨”剪枝、除草、选果,把不合格的西红柿、黄瓜、茄子挑出来,放在筐里。记者顺手拿起一个“不合格”的西红柿,看不出哪不好,好奇地问:“这个不合格吗?”答曰:“长得不好看。”原来,这里的蔬菜全部出口到香港,不但品质要“有机”,连长相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

  孙桥园区建于1994年9月6日,规划面积为4平方公里,是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绿色蔬菜温室栽培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曾来此视察。

  孙桥园区还有一个引以自豪的身份是,节水型农业园区试点单位,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节水措施,而最令他们感到骄傲的是雨水利用。

  走出玻璃温室,旁边紧挨着就是一个很大的水池。姚总介绍说,这是露天人工蓄水池,蓄水量为14000立方米。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从荷兰引进的,每座温室的棚顶都有雨水管,下雨时,雨水通过管道流进排水侧沟,然后汇集流入蓄水池,作为灌溉用水的水源。姚总介绍说,灌溉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打点滴”—全自动滴灌,而且根据不同季节,对温室内的作物定时定量滴灌。如夏季,每株作物每天滴灌10—15次,冬季每株作物每天滴灌5—7次,春、秋每株作物每天滴灌8—10次,每次的灌溉量900—1500毫升。这样下来,一年平均使用雨水9万立方米。

  像这样的雨水蓄水池,孙桥园区还有两个,蓄水量分别为8000立方米和4800立方米。如工厂化育苗温室采用机械浇灌,先将蓄水池中的雨水抽到温室内的储水罐,经酸碱度调适、过滤等技术处理后再作为浇灌源,一年平均使用雨水约2万立方米。

  孙桥园区还自主研发了一种新型立体式水循环利用技术,主要用于水栽培大棚,每年可节水300多吨。

  雨水是宝贵的。如何收集、利用雨水,是节水农业一直在探索的一个课题。孙桥,让我们看到了卓有成效的实践范例。据介绍,孙桥园区去年共利用雨水超过11万立方米,等于节约了等量的地下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