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将来可用海水冲马桶 |
作者:林姿 袁文…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 点击数1241 更新时间:2010/6/1 12:41:2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讯昨日,记者从平潭相关部门获悉,《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配置规划报告》(送审稿)(以下简称《报告》)出炉。针对平潭综合实验区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报告》提出,2015年之前,完成三十六脚湖清淤,芦洋第二水厂、霞屿湖、海峡大桥岛外调水工程上马。 2030年,全部项目投产实施,满足全部平潭岛内缺水需求。 建两条通道从岛外调水 《报告》提出,近期可由平潭海峡大桥引水管道输水,依托福清闽江调水工程,终点为三十六脚湖,日供水量11万吨/天,可满足近期岛内工业、生活及河道外用水需求。而远期线路则以大樟溪为水源,取水点位于闽侯县古城村,经长乐市三溪水库分水,拟通过平潭海峡第二通道输水,终点为平潭三桥水库和三十六脚湖,平潭分水51.8万吨/天。另外,对三十六脚湖进行清淤扩容改造,引霞屿湖水至三十六脚湖、竹屿西库。三十六脚湖清淤后,每年可供水量将达367万立方米。而竹屿西库和霞屿湖建设,可解决新城区的防洪排涝供水问题。霞屿湖和竹屿西库总库容将分别达643.74万立方米和725.96万立方米,相当于四五个三十六脚湖的库容。 建海水淡化厂解决岛屿饮水 而平潭四面环海,利用优越海水条件,可使用海水作为景观环境用水、路面清污用水、城市生活冲厕用水,也可缓解淡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报告》规划在平潭实施海水淡化工程,主要解决零星岛屿的饮水问题,拟规划中的海水淡化厂位于敖东组团西南海边,规划为10万吨/天。 在地下水供水工程方面,拟选择芦洋埔、龙王头埔、七里埔等6处中小型地下水集中开采区,作为平潭发展的备用或补充水源地。 平潭水资源少低于全省水平 平潭是福建少雨区之一,年均降水量达到1100毫米,且降水不均。而夏季大旱出现几率高达54%,为全省之冠。 而平潭全岛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481立方米,也低于全省水平。 平潭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23座,总库容2676万立方米。而三十六脚湖作为唯一的中型水库,总库容1641万立方米,是平潭最重要的水源地,目前用水主要靠三十六脚湖水库供应。此外,敖东的六桥水库、澳前的玉井水库以及苏澳的三桥水库分别是这三个镇的饮用水水源地,自来水厂53座,日供水能力3.1万吨,而通过芦洋地下水源的挖掘,可增加日供水量7000吨,只能解决城区发展的应急用水问题。随着平潭开发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供需矛盾突出。 平潭目前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是地下水利用率较高,地表水的利用程度相对较小,大量的淡水资源无法利用,而平潭城关仅靠三十六脚湖供水,已经不能满足今后生产生活用水,并且实际可供水量小于用水量,水位下降,面临枯竭危险。按照规划,平潭到2030年,主岛人口总量规模在80万~100万人。预计在未来十几年内,平潭综合实验区人口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而生活生产需水量也将会有显著增长。 因此总需水量将呈跳跃式增长的态势。 预计到2015年,主岛总需水23.69万立方米/天,而到2030年则为66.99万立方米/天。而目前,由各供水工程和地下水分析,总可供水量为8.965万立方米/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