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水足迹”:点绿成金
作者:郭沛源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1442  更新时间:2010/6/21 13:26: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2002年,两位荷兰学者A.Y.霍伊科斯贾(A.Y. Hoekstra)和A.K.查帕干(A.K. Chapagain)提出“水足迹” (water footprints)时,他们也没有预想到这一概念今天会引发人们如此强烈的共鸣。随着全球水资源的进一步萎缩和消费者运动的兴起,企业在这方面面临的拷问也日益严峻和急迫。

  与此前被广为传播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不同,“水足迹”不仅仅衡量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消耗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水的耗费和污染更具有隐蔽性、长期持续影响力和资源不可替代性。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石化燃料还可以找到替代性的能源,但对企业生产和人类生存须臾不离的水资源来说,人类至今尚未能找到其替代品。中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以水处理为主业的高科技企业当然充满了想象空间,2010年的水务行业很快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热点,新上市的两只涉水新股都有不俗表现。重庆水务[8.89 1.02%]以“供排水一体化、厂网一体化和区域市场垄断”三大特点受到投资者的追捧,5.28元的发行价首日便上涨到12.10元,涨幅73.35%,成为年内上市的大盘股中首日表现最佳的品种。随后的创业板股票碧水源[118.00 1.72%]势头更猛,初始的发行价为69元,上市当天即以145元的价格高开110%,收盘价152元,轻松成为两市最贵股,甚至有人发出“水比酒贵”的感慨。与重庆水务不同,碧水源受追捧的原因是以膜生物反应器(MBR)为核心技术的水处理概念。可能没多少人能听明白什么是膜生物反应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投资者的狂热。

  如此看来,水务应当是个来钱很快的行业。然而,股市以外的水务市场却是另外一幅景象,还有不少企业尤其是城市自来水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据中经网统计,2009年1月到8月,我国1723家城市自来水企业中有795家是亏损的,约占46%;246家城市污水处理企业中有66家是亏损的,约占27%。水务企业亏损存在诸多原因,诸如成本上升、管理不善等,但关键原因还是出在水价上。我国水价的平均水平较低。据国家发改委测算,从绝对数值看,我国平均每立方米水价为0.31美元,德国3.01美元,美国0.74美元,巴西0.65美元,日本、中国香港约为3美元;从相对数值看,我国水费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为0.6%,比国际一般水平2%低了不少。居民排污费从1999年才开始全面征收,现在的平均收费水平约合每立方米0.9元,也属偏低。

  一边是股市对水务概念的追捧,另一边却是水务企业面临的水价偏低的经营压力,两者反差甚为强烈。股市价格反映的是投资者的预期,这一反差说明投资者的预期和现实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预期能否变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决策——水价是否上涨?只有水价(包括污水处理费)上涨,水务公司的收益才能提振,才可能支撑高昂的股价;否则,水资源消费低价格和高消耗的矛盾只会愈演愈烈。

  近年来,政府对于水价问题的处理呈现出一种两难困境。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和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提到,“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体制。”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各大中城市纷纷决定上调水价,蔚为壮观:北京水价从每立方米3.7元涨到4元,天津水价从2.9元涨到3.4元,昆明水价从2.8元涨到3.45元……水价的集体上涨引起了公众不满,人们纷纷质疑:水务公司成本不透明、听证会变成“听涨会”、外资水务挟持水价等。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时也强调“决不能让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但政府自始自终并没有说要遏制水价上涨,更没有说要打压水价。所以,从走势上看,城市水价不是涨不涨的问题,而是涨多少和怎么涨的问题。投资者对水务概念的追捧显然也是看准了这一点。

  为了稳定民生,政府不会让居民水价涨得太快,否则就会引起像房地产市场一样的麻烦,不可收拾。那么,政府会动谁的蛋糕呢?一个可能是耗水大户包括特种企业和以水主要为生产原料的企业。譬如高级洗浴和洗车店,他们并不是生活必须服务,却耗费大量水,所以首先遭受调价的冲击。在北京,2009年底洗车水价由41.50元/立方米调整为61.68元/立方米,洗浴水价由61.50元/立方米调整为81.68元/立方米(一般洗浴价格较低,因为是生活必须服务,政府提供补贴),为全国最高。在这次西南大旱中,云南曲靖首先关掉的也是洗浴和洗车的供水。另一个可能是排污大户,政府通过提高排污标准及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了企业的排污成本。对许多工业企业来说,这比调整水价的影响要大得多,但却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趋势。据环保部透露,正在制订的“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污染减排的指标领域,适当地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种类。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一些严重依赖水资源的行业如饮料、生物制药、服装和采矿业等不可避免面临水价成本和排污成本同时上升的双重夹击,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应当未雨绸缪,早作应对,以免日后身陷困境。以欧盟为例,其27个成员国签署了《水框架指令》,为进一步实现节水目标,27国统一提高了工业用水质量标准,节水降污效果很明显。欧盟的河流污染率降低,使用再生水的比例提高。

  除了国家政策规制外,环保运动和消费者选择未来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利用水资源的风险。目前,全世界约1/3人口生活在缺水的阴影中,随着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危机将会持续恶化。尤其在亚洲新兴市场上,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大都盘踞于此,另一方面,大量的环境问题也随之从发达国家转移到落后地区,进而成为全球水资源风险最高的区域。以全球两大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例,这两家跨国公司都曾经因为缺水而不得不一度在印度关闭工厂,吊销生产执照,并引发当地社区居民抗议,其品牌形象也受到损害。事实上,对于企业而言,节约用水,既降低用水量,也降低排放量,不仅事关其品牌和商业形象,是企业公民实践中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国际上,有的企业已经将用水管理做得非常细致,进而测算出企业的“水足迹”。像可口可乐早就被环保团体所关注,这家公司也是产业界最早的回应者之一。对于敏感的水资源难题,可口可乐采取了主动出击和响应,从2004年开始即将此议题纳入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系统,并于2006年制定出具体目标,要求全球范围内的800家工厂在以2004年用水量为基准的基础上,到2012年实现减少20%用水量的目标,厂区用水则要求达到100%的回收再利用。现在,可口可乐每年都会计算出生产厂的水效率(每升可乐产品所消耗的水)。

  就对水资源的敏感度而言,包括一些知名跨国公司在内的大多数企业依旧没有做出正面的回应,一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关注废水的回收和再利用,但尚不愿意公开自身的用水量和未来节约目标,在保护水源地、维护生态平衡和披露产品的“水足迹”等方面更没有提上日程。事实上,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多数节水工作并不复杂,有时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改造,效果却也很好。在北京港澳中心酒店,洗手间更换了感应式冲水阀,酒店共投资11760元,安装3个月后节省水费11794元,足以收回成本,往后每年还能节约水费47176元。“水足迹”的运用之妙,全在于企业如何用心做事、成就点绿成金的全新商业形象,而如此利己利人之事,早一天实施早一天受益,正是企业当好社会公民、实现双赢的务实之举。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