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云南大理洱海水质提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作者:蔺以光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4434 更新时间:2010/10/30 16:43:3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10月29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龙下登村的村民保洁员在洱海内打捞杂草和垃圾。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泊,湖面面积253平方公里,被当地群众誉为“母亲湖”。1996年和2003年,洱海遭遇两次大面积蓝藻暴发,水质一度降到IV类。为有效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大理从2003年起先后投入20多亿元实施湖滨生态修复、环湖治污和截污、流域内农村湖源污染治理等措施,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前9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II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大理市民在洱海里游泳(6月6日摄)。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泊,湖面面积253平方公里,被当地群众誉为“母亲湖”。1996年和2003年,洱海遭遇两次大面积蓝藻暴发,水质一度降到IV类。为有效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大理从2003年起先后投入20多亿元实施湖滨生态修复、环湖治污和截污、流域内农村湖源污染治理等措施,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前9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II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这是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龙下登村拍摄的洱海景致(10月29日摄)。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泊,湖面面积253平方公里,被当地群众誉为“母亲湖”。1996年和2003年,洱海遭遇两次大面积蓝藻暴发,水质一度降到IV类。为有效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大理从2003年起先后投入20多亿元实施湖滨生态修复、环湖治污和截污、流域内农村湖源污染治理等措施,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前9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II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大理市民在大理才村洱海生态湿地公园休憩、聊天(6月29日摄)。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淡水湖泊,湖面面积253平方公里,被当地群众誉为“母亲湖”。1996年和2003年,洱海遭遇两次大面积蓝藻暴发,水质一度降到IV类。为有效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大理从2003年起先后投入20多亿元实施湖滨生态修复、环湖治污和截污、流域内农村湖源污染治理等措施,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前9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II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