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太湖水,去浊还清待时日
作者:张梦然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1119  更新时间:2011/7/12 8:26: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自古而来太湖都是个怡情畅意的象征符号。它占据了地理气魄,湖通南北澄冰鉴;它具备农渔价值,网鱼船过水云腥;亦不输玩赏景致,七十二峰青自然;更兼纳人文情怀,月明移舟梦魂归。

  这早已不仅是这片水域人民的精神家园了。然而,2007年以来屡屡爆发的水质污染危机,却一度让明珠蒙尘。当前,太湖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已不局限于该流域地区,而成为全社会都在注目的焦点之一。

  在近期展开的中华环保世纪行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观察到,为使浊淘再成清流,中央和江苏省地方各级的共同努力,使太湖治污日益取得显著收效。但要实现这片水质总体的好转,任务依旧艰巨。这其中,继续增强科技在治污工作的支撑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将会成为青山碧水终还太湖之关键所在。

  何为重,四年再现湖光秀色

  从2007年太湖暴发蓝藻污染危机以来,中央与江苏省从政策层面到各地方具体治理环节上,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和行动。经过四年的努力,太湖水污染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明显缓解,甚至此前有许多人曾担忧的上海世博会供水任务,亦完成得圆满。

  在苏州、无锡、常州、宜兴等环太湖地区的走访中,可以看到许多曾经大煞风景的乌淖淤浊,已基本甚至彻底恢复了净澈可用。这不单使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用水安全基本得到保证,也让江南之地再透出小桥流水的满城清气。

  而据江苏2010年环境公报显示,太湖湖体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年均浓度分别较“十五”末下降了14.7%、12.0%、15.2%;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8.5,富营养化程度已由“十五”末的中度富营养转为轻度富营养;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到蓝藻水华现象78次,与2009年相比,蓝藻高发区域面积与次数有所减少,出现聚集时间比去年明显推迟,发生频次比上一年减少近三成,未出现大面积湖泛。

  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太湖水环境有所好转,但总体形势上仍不允许有任何放松。尤其是氮磷营养盐持续富集,总氮指标仍然处于劣五类,与国家要求的明年达到每毫克升2.0的指标仍有较大差距。加之长期以来,太湖氮磷营养盐不断积累,湖体藻型生境已经形成,只要外部条件具备,西部、北部湖区还可能出现蓝藻暴发的情况。

  急有道,科技点睛治污攻坚

  沿太湖流域一路行来,仅从面对市民大众的宣传展示栏中就可发现,在太湖治污工作中,除政策、法律等“治本”手段的宣传外,科技手段的宣传密集程度不输前两者。这是因为,太湖当前业已存在的或紧急突发的污染状况,正在迫切需要找寻化解之道,而在这个“治标”的过程中,科技无疑扮演了重要支撑的角色。

  其实作为科技强省,江苏在治理太湖污染工作中,已充分发挥和利用了自身优势。

  据介绍,自蓝藻危机以来,江苏省科技系统已经紧急启动、实施了太湖治理应急科技行动,启动了包括蓝藻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业废水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湖泊生态修复等88个项目,总投资6.7亿元。

  在江苏省科技厅,人们可以看到一系列效果明显的应用范例:“蓝藻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项目,示范运行6个月共处理蓝藻4000余吨;“城镇污水处理厂充氧生物膜中水回用技术及装备”项目,实现节水和治污双重功能,在宜兴市示范应用后,每日处理2000吨中水,成本仅增加0.6元/吨;“太湖上游清洁印染(涂料连续染色)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已实现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量与传统染色工艺相比减少60%以上。

  江苏省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需求,在未来的治理工作中,将继续加大科技的支撑力度。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的应用实施,重点加强重污染区生态修复技术、入户河道污染控制技术、农业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科技示范工作,推动水污染防治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

  莫叹难,长治久清还靠调整

  对于太湖污染治理工作而言,真正的难点,却在于太湖流域高度发达的工业与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

  作为我国华东经济的核心地区之一,据统计,截至2009年,流域总人口5159万人;GDP总量36824亿元;流域城市化率达70%左右,乡镇都早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而由此带来的,是工业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日渐增加,全流域河网湖泊水严重污染。

  目前,太湖沿湖各地已关闭了3000多家“小化工”和大批污染企业。江苏省还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等手段,打击偷排等违法行为。将太湖流域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造纸、印染、电镀等企业和项目,利用环境标准倒逼经济结构升级。

  然而,环境专家认为,要保证太湖水质的彻底好转和长治久“清”,仅靠关、停、并是不够的,还必须抓住并利用好当前东部产业升级和中西部迎接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从根本上优化流域产业结构,突出企业的科技与绿色含量。

  对此,江苏省副省长徐鸣表示,江苏决心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太湖等自然环境的好转。此前,在2009年,由环太湖的江苏无锡、苏州、常州和浙江的湖州、嘉兴5市政协倡议,已经建立了“携手保护太湖、实现永续发展”联合议政机制,并联合倡议:将环太湖地区建成绿色经济产业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