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扬州市地表水水资源质量变化调查评价
作者:吴小伟 刘…  文章来源:治淮  点击数4727  更新时间:2011/7/18 16:38:4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文以水功能区为主线,系统评价21 世纪前10 年扬州市水资源质量总体状况。以2009 年为基准年,对水功能区水质状况、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现状调查评价;并对20002009 10 年间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变化特征进行系统评价(文中原始数据主要来自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水文水质资料、《扬州市统计年鉴》及《扬州市水资源公报》)。

一、扬州市水功能区区划基本信息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境内河湖广布,水系发达,襟江枕淮,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四湖,汇入长江。扬州境内的江河湖泊共划分68 个功能区,其中14 个保护区、2 个保留区、3 个过渡区、3 个饮用水源区、6 个工业用水区、30 个农业用水区、1 个渔业用水区、3 个景观娱乐用水区、6 个排污控制区。合理的水功能区划将有利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也符合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二、扬州市2009 年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现状调查评价

(一)水功能区现状水质类别和达标评价

1.评价水期

分汛期、非汛期、全年期3 个时段分别对扬州市68 个水功能区进行评价统计。

2.评价项目

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溶解氧、汞、铅、镉、挥发酚、pH、五日生化需氧量、铜、锌、砷、氟化物、六价铬、氰化物等16 项。饮用水源地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5 项。

3.评价标准与方法

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评价方法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 2007)中“地表水水质评价”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相关条款的规定,以2010 年水质目标为达标评价的标准。

4.评价结果

对功能区逐一评价,由每个功能区的评价结果得出表1 和表2 中的统计结果。

2009 年扬州水功能区达标率为55.2%,总的来说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水质,长江流域水质好于淮河流域。湖泊水质不容乐观,面积达标率仅为7.4%,年度超标项目主要为总氮、总磷。排污控制区水质基本为劣Ⅴ类,超标项目多且浓度高。农业用水区达标率尚未过半,农业用水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二)水功能区湖泊营养状况评价

1.评价水期

以全年期作为湖泊类水功能区富营养化评价水期。

1 2009 年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评价结果

2 2009 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

2.评价项目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项目为总磷、总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等5 项指标。

3.评价标准与方法

湖库营养状况评价标准与方法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 2007中“湖库营养状态评价”相关条款规定。湖库营养状态评价采用指数法进行评价,采用线性插值法将水质项目浓度值转换为赋分值,按公式(1)计算营养状态指数,参照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表,根据营养状态指数确定营养状态分级。

式中EI 为营养状态指数;En 为评价项目赋分值;N 为评价项目个数。

4.评价结果

扬州境内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四湖,其中高邮湖为江苏省第三大湖,是淮河入江水道。2009 年仅宝应湖水质达标,其余均为Ⅳ类,总氮、总磷超标严重,2009 年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见表3。高邮湖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宝应湖、白马湖、邵伯湖均为轻度富营养。

表3 扬州2009 年湖泊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三、扬州市2009 年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一)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

(二)评价项目

基本项目: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湖库)、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共20 项。补充项目: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等5 项。

(三)评价方法

基本项目根据单指标评价法,并根据水源地规定水质目标类别的水质标准值进行水源地水质合格评价;补充项目按照标准进行单项水质合格评价。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次数/ 全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次数。

(四)评价结果

2009 年扬州市主要饮用水源区的水质较好,年度水质达标率均超过85%,仅廖家沟万福闸取水口8 月份存在超标项目铁,其余水源地全年水质均达标,评价结果见表4,为城镇饮用水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表4 2009 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成果表

四、扬州市21 世纪前10 年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变化调查评价

(一)水功能区水质变化分析

扬州市21 世纪前10 年水质达标情况评价结果见表520002004 年间水功能区水质呈恶化趋势,尤以2003 年水质状况最差,各功能区的超标项目多为氨氮、总磷,超标倍数基本在2 倍以上。20052009 年间江河水质缓慢好转,超标项目多为总磷。20002009 年间湖泊类功能区水质基本逐年下降,富营养化趋势加强。

表5 扬州市2000~2009 年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

(二)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变化成因分析

21 世纪前10 年扬州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对水环境的压力逐年增大。参照扬州市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20002004 年间扬州中心城区污染严重,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尚未完善。2002 年扬州市政府开展了古运河整治、瘦西湖活水工程、小秦淮河及玉带河整治,2003 年扬州市政府开展了“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这些积极的措施一定程度上逆转了水体恶化趋势。20052009 年间,经济社会压力有增无减,地表水用水量逐年增加,而水环境生态恢复缓慢。2006 年起扬州市加大了水利工程投资,对渔业、水利、环境、生态等各个领域全面统筹规划,同时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修复高宝邵伯湖湿地生态系统,调整用水策略、提高水利用率、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总的来说,20002009 年间水环境质量缓慢好转,水环境保护措施小有成效,但与2010 年水质目标相比还有差距。

五、结语

21 世纪前10 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10 年,也是水功能区水质保护形势较为严峻的10 年。10 年来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水资源保护政策对改善地表水水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本实现了《水利“十一五”规划》针对我国水资源保护提出的一些预期性指标。未来10 年,还需在水功能区管理上逐步完善,如对江河湖泊实施纳污总量控制,严格规范调整水功能区,实行更加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和排污制度,优化水质监测等,为实现2020 年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的规划目标提供保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