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宜宾:力保饮水和农民不减收 |
作者:王春艳 钟…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点击数1223 更新时间:2011/8/30 7:46:4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讯(王春艳 记者 钟晓晴)8月以来,宜宾遭遇持续高温酷热极端天气,已连续两次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8月29日,宜宾市召开抗旱救灾工作会,要求立足于保发展、保稳定、保民生,严格落实抗旱救灾责任,各级各部门齐动员全力投入抗旱救灾。 据宜宾市应急办统计,截至29日,该市10个区县、180个乡镇,178.9474万人受灾,91.1464万人、28.5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全市水利工程蓄水总量1.639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61%;农业受灾117828.06公顷,成灾65786.8公顷,绝收19986.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0802.1万元。 宜宾市抓住“止渴”这个牛鼻子,把解决饮水问题放在首位,全力抗旱保民生。市委要求各地迅速对辖区内人畜饮水情况进行彻底排查,根据抗旱水源状况,针对不同缺水类型,落实供水保障措施。同时,对饮水困难的乡镇和重点地区,要采取打井取水、应急调水、拉水送水、修建应急水源工程等措施,千方百计解决群众饮用水困难。优先保障无自救能力的空巢老人、五保户、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的饮水安全,做到专人专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灌溉后发电,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 为努力实现大灾之年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发展不减速,全市供电、石油、供销等部门建立抗旱用电、用油和物资供应的“绿色通道”,及时满足抗旱救灾需求。另外,该市气象部门也在加强物资准备,准备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农业部门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及时改种、补种旱粮、蔬菜等经济作物,及早安排小春作物生产,组织群众努力增加养殖业和务农经商等方面收入,努力做到“夏季损失秋冬季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二三产业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