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断流30年,再生水令永定河重生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 点击数1742 更新时间:2011/11/3 16:25:4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楚天都市报讯 据新华社电金秋时节,北京永定河“四湖一线”工程竣工开放。林木葱茏、碧波荡漾、水鸟低鸣,绵延14.2公里的河道犹如镶嵌在城西南的一条玉带,“京城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也再现宛平湖。 北京“母亲河”断流30年 被喻为北京“母亲河”的永定河,在城市化、工业化冲击下,这条北京最大河流,也成为北京最早遭受污染而走向水脉衰微的河流。“永定河北京段断流30年,是再生水让它重现生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邓卓智告诉记者。 永定河要按规划建成“绿色生态走廊”。京内河段生态灌溉需水量1.3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城区每年生活用水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如邓卓智所说,“没有再生水,绝无可能。” 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功能,这是北京开发利用再生水的一个侧影。 “第二水源”的“三大流向” 再生水也称中水,指城市污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进行有益的使用。 自2001年建成首座再生水厂,北京再生水发展实现了飞跃。过去8年间,全市再生水利用从2.1亿立方米提高到6.8亿立方米,利用量累计33.6亿立方米,相当于1680个昆明湖。“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产生态,这是北京水务的基本格局。”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说。“再生”的水流向水务部门说的“三大领域”——工业制造、农业灌溉、河道环境。“经过多年发展,再生水已从补充水源变成主力水源,成为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说。 “制约因素”与“广阔空间” 北京再生水开发正是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恶化”两大挑战下应运而生的。 据北京市水务局介绍,“十二五”期间,北京中心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按再生水厂建设,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水德含和,变通在我”——郦道元《水经注》里的这句话,从哲学高度阐释了人水关系的本质。 从现实条件看,“开发利用再生水是解决水短缺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办法,”张彤说,“从国际通行的水资源配置排序看,污水资源化是必然选择。” 前景十分广阔,现状不容乐观——这是水务界人士对目前我国再生水开发利用的一致认识。 据环保和水利部门统计,我国年废水排放总量大约2000亿吨。巨大的水资源再生空间就蕴藏在巨量废水之中。 相关新闻 百余城市严重缺水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全国抗旱规划》 据新华社电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抗旱规划》。 目前全国60%以上的县区为易旱地区,658个城市中有110个严重缺水,抗旱减灾任务艰巨繁重。 要坚持科学调度管理水资源、加强抗旱工程建设、推行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三者并举,加快建设抗旱减灾体系,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会议讨论通过的《全国抗旱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到2015年,以提高严重受旱县和主要受旱县综合抗旱能力为重点,显著改善因旱人畜饮水困难情况。 会议强调,抗旱的根本出路在节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