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环保部:将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战略
作者:王硕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1025  更新时间:2011/11/8 14:24:4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各地市尤其是众多三四线城市匆忙通过城市规划,加紧布局大型工程,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投入导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明显。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课题组负责人蒋洪强、张静(以下简称“课题组”)日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课题组指出,中国城镇化的边际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处于上升时期,中国的城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切勿搞城镇化的“大跃进”。

  未来10年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经济参考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有怎样的特殊国情?

  课题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快速上升到2009年46.6%,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未来10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2%,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

  在欣欣向荣的城镇化进程背后,最新的课题测算结果却表明,近15年来,在能耗方面,我国城镇化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需多消耗能源4940万吨标煤,其中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在工业制成品方面,我国城镇化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需多消耗钢材645万吨,水泥2190万吨。

  此外,从1999年开始,中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就已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生活源的C O D、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成为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祸首。

  城镇化率最高的北京面临资源和环境挑战

  经济参考报: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有哪些鲜活案例,值得借鉴或反思?

  课题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能源消费、机动车使用、城市建设快速增长,伴随着大量污染物排放,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北京曾经划分了一条绿色隔离带用以控制城市扩张的规模,但是很快就被蚕食鲸吞得面目全非。

  北京属严重缺水城市,可用水资源量为2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4立方米,不及全国的10%和世界的3%,年均用水量的近1/3靠消耗水库库容、超采地下水以及应急水源常态化维持。

  北京机动车保有数量快速增加,到2011年5月已达到490多万辆,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空气污染问题逐渐从煤烟型转化为煤烟型与机动车污染型的混合型污染。

  北京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水平和资源化率不高,大量垃圾未经合理、安全的处置就堆放在城市的周边地区,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还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体污染。

  北京现代城市被钢筋水泥的建筑所包围,建筑施工开复工面积居高不下,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失衡问题严重“城市热岛”问题十分突出。

  昨天,环保部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四大主要污染物约束性指标中,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下降,但新增指标氨氮排放量仅下降0.73%,氮氧化物排放量反而上升6.17%,与“十二五”计划的2011年减排1.5%的目标相差较大。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其中氨氮、氮氧化物为新增约束性指标。按照规划,在消化增量的基础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需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需分别减少10%。2011年全国减排目标任务是四项指标分别减排1.5%。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完成减排目标不容乐观。

  近日,环保部完成了今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工作。结果表明,今年上半年,四大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63%和1.74%。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新增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比一降一升,其中氨氮排放量下降0.73%,氮氧化物排放量上升6.17%。在31个省份中,北京是唯一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的省份,下降量为3.18%。(记者 王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