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取得显著效果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黄河网 点击数1008 更新时间:2012/1/4 13:54:0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站讯 日前,2011年度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效果评估报告编制完成,报告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下水模型等技术对三角洲调水前后期间湿地组成、植被类型、地下水流场及地下水水位、区域水均衡等进行了监测、模拟。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效果显著。 一是退化湿地地下咸水入侵的发展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刁口河过水沿岸1100米范围内、刁口河尾闾周边地区1500米范围内的地下水水位得到抬升,比2010年同期最高抬升20厘米。 二是土壤盐渍化快速发展趋势得到缓解。刁口河流路核心恢复区2010年和2011年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含盐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0~30厘米层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其中10厘米层土壤含盐量平均下降55%,30厘米层土壤含盐量平均下降41%。 三是刁口河区域植被逆向演替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调水前植物种类为13种,2010年调水后增至17种,2011年增至26种,在相同样点植被均发生比较明显的正向演替。 四是芦苇沼泽与芦苇草甸等适宜水生鸟类生存的环境初步形成。水生鸟类数量显著增加,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增加4700多只,2011年增加了12000余只,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珍稀濒危鸟类保护成效尤其显著,2010年和2011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分别增加了11只和19只,白鹤2011年首次发现,种群14只,东方白鹳分别增加了18只和149只,黑鹳分别增加了14只和4只。2011年东方白鹳出现152只大群迁徙种群。 2010年以来,连续两年的刁口河生态补水基本上遏制了黄河刁口河故道生态退化的趋势,湿地恢复区生态系统向良性维持方向发展,生态类型和景观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初步恢复,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珍稀濒危鸟类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得到改善与保障。此外,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探索了水利与林业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修复与维持黄河水生态环境的工作机制,为黄河水生态典型修复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