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南湖治污清淤修复生态 向社会公开征求治理方案
作者:楚天金报  文章来源:楚天金报  点击数1431  更新时间:2012/6/2 23:29:0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图为:南湖“十二景”分布图

  楚天金报讯 记者黄振琳

  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南湖,将成为可提供日常休憩和休闲活动的市级城市公园、展示武汉城市魅力的湖泊景观区。记者昨从水务部门获悉,南湖即将进行综合治理,其水环境治理与岸线建设规划方案开始公示,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目标】

  建成公园彰显城市魅力

  武汉市水务局介绍,南湖水域面积约748公顷,现由南湖渔场作为养殖水体使用,并承担对周边38.42平方公里范围雨水进行调蓄的功能。目前南湖水质为劣五类,而其水功能区划要求是四类水质标准。大量吸纳污水是南湖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进入南湖的污水流量约10万吨/日,南湖湖底淤泥厚度为0.65至1.25米,平均深度近1米;另外,因南湖周边住宅区密集,又没有建设好环湖岸线,很多市民无法亲近南湖。

  据介绍,此次南湖治理的总体目标是,将南湖建设成为提高周边地区防涝能力的核心堡垒、提供市民日常游憩及休闲活动的市级城市公园、展示武汉城市魅力和地域特点的湖泊景观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大型生态板块。

  【举措】

  彻底截污并进行清淤

  水务部门表示,由于南湖综合整治工程复杂,将按“先截污、治污,后岸线整治、水生态修复”的原则,对总体工程分期实施。近期主要实施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初期雨水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绿道建设工程。

  污水收集与处理方面,将把龙王嘴污水处理厂规模由15万吨/日扩建提高至30万吨/日;实施小区及单位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减少雨季雨污水混流入湖等。

  将通过在茶山刘和中南民大两个大流量的排水口附近设置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和提升泵站,让南湖东岸地区初期雨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南湖北岸地区将结合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尾水出江通道建设尾水及初期雨水箱涵建设,保证初期雨水不入湖。

  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尾水今后将改进南湖为排放长江,规划沿南湖北岸建设尾水及初期雨水箱涵,排放龙王嘴尾水及南湖北岸初期雨水入南湖连通渠,经巡司河及规划新建出江口出江。

  南湖清淤初步测算,清淤总量达450万立方米。在龙王嘴污水处理厂扩建及升级工程完成前,仅对排污口附近区域的底泥进行清淤,清淤量约100万立方米。

  建人工浮岛改善水质

  在截污、清淤后,南湖面临着尽快启动生态修复的问题。

  据介绍,南湖将保留现有的生态岸线和亲水步道,对其他非生态岸线进行生态改良。规划在近岸约100米水域内种植水生植被,在东部湖区和南部湖湾建人工浮岛,提高水域的生态修复能力。另外,将取消南湖的生产性养殖功能,不再进行经营性渔业养殖。

  未来,南湖周边将实现环湖畅通,拟建的环湖绿道总长21.8公里,宽4至6米。近期将保留利用珞狮南路、丽岛花园至梦里水乡段已建及在建栈桥式绿道,长约1.7公里,并完成其他3.6公里栈桥式绿道和13.1公里地面式绿道建设,实现环湖绿道全线贯通。

  “十二景”彰显南湖特色

  南湖“有水无景”的尴尬局面将结束。规划显示,南湖将形成“一环三轴十二景”。其中,“一环”是串联各绿地与景观点的滨湖绿道环;“三轴”包括从中部东西向贯穿南湖、串联起南湖两岸的多个景观节点、展现南湖魅力的魅力景观轴,串联杉林湾及荷塘月色景点、兼具生态净化功能和生态景观的低碳生态轴,以彩虹桥为纽带、联系南湖南北两岸交通与功能的高效功能轴。

  “十二景”为:碧波港、烟翠绿岛、廊桥遗梦、荷塘月色、渔人傲、水上乐园、杉林湾、农耕年华、金沙滩、读经堂、长虹卧波、芦苇荡等特色景观点。

  据悉,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亲水、游览,南湖还将在三个主要的入口布置游客服务中心,分别用于文化休闲、水上运动和科普教育。

  链接

  水务部门提醒,单位或个人对南湖方案有意见或建议的,可在6月7日前向水务部门反映,详细规划方案见武汉市水务局网站www.whwater.gov.cn。联系电话:82837939(武汉水投公司)、82850240(武汉市水务局)。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