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湖泊保护关系两型社会建设成效
作者:肖擎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点击数1266  更新时间:2012/6/3 3:31:2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前日召开的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上,湖泊保护再次被强调。“全市166个湖一个都不能少、一寸水面都不能缩”,市委市政府对湖泊保护的态度更加明确、更为严格。

  湖泊保护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除了弦要绷紧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湖泊保护现状离市民期待和应达到的水平还有距离。这些年,无论媒体报道还是市民反映,不难看到湖泊保护存在的问题。

  大江大湖,自然天成。淡水资源在武汉如此丰富,可以说是很多地方无法复制的一张名片,也几乎是外地人对于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想想水资源缺乏的那些地区,以及水资源匮乏对应的那些问题,我们就知道湖泊在城市形象里占有的分量。

  武汉的湖泊保护,所受到的关注和影响实际上也已超出武汉,具有全国性的关注度。这是因为,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保护方面,武汉具有代表性,人们希望看到武汉有不一样的表现,更是希望武汉的湖泊保护,能够为求解发展与环境这一共性问题提供新的思考,作出新的探索和实践。

  水资源保护,也关系到人类文明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相比,在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更深刻的反思,人与自然环境共处共融,不仅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考虑的方向性问题,也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议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武汉的湖泊保护问题,需要达到一种新的认识高度。

  科学发展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某种程度上说,这意味着必须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这样才能实现协调可持续。自然生态的承载力有很多要素,水资源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水的丰缺程度如何,保护水平如何,使用状况如何,与科学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武汉承担着“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重大使命,这是国家的托付,本质上指向科学发展。水是武汉最具特色的资源,这就决定了其保护工作处在“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前沿。填湖能否彻底管住,水污染能否得到有效治理,环湖开发能否得到控制,一句话,湖泊能否被保护好,检验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效。只有把湖泊保护好,环境才能称得上友好,两型社会建设才具备成功的前提性条件;更进一步说,武汉的发展才能做到科学发展,不负为国家探索转型发展这一时代命题的重托。

  湖泊在武汉,但不只是属于武汉;湖泊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但不只是属于我们,而是世世代代武汉人的共同承续,也几乎可以说是代表着人类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说,保护好湖泊既有现实责任,也是历史责任;既是为当代人谋求福祉,也是在照应人类社会的代际发展公平。

  武汉围绕湖泊保护出台了那么多的规定,还有在武汉诞生的世界级的《湖泊保护宣言》,这代表武汉在治理湖泊上下的工夫。湖泊保护任重道远,需要持久付出,这是对城市的极大考验,武汉理应作出不凡表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