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安编制大西安战略 五条人工水系将穿越主城区 |
作者:周艳涛 文章来源:华商报 点击数789 更新时间:2012/7/30 6:25:4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未来,西安市的总体规划目标是什么?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昨日上午,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到西安市规划局进行调研,西安市规划局局长惠西鲁在汇报时说。 魏民洲在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认真落实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建立城乡统筹城镇体系、抓好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规划的重要指示。 魏民洲指出,要坚持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定位,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水平为标杆,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搞好规划。要坚持历史文化名城定位,走保护与发展并重的路子,着力彰显历史文化特色。要坚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赋予西安的历史使命,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 记者 周艳涛 大西安战略 都市区范围约1.4万平方公里 惠西鲁说,为落实“关—天规划”要求,西安编制了《大西安发展战略规划》。 ●规划都市区范围 西安市行政辖区;咸阳市的秦都区、渭城区、泾阳县、三原县和兴平市;渭南市的富平县,总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 ●主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西安咸阳主城、涵盖西咸一体化区域、沿交通走廊发展的重要区域节点及主要大遗址地区,总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 ●发展战略 实现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历史文化保护、交通设施四个“一体化”和“文化定格局”的发展战略。 ●城市定位 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规模 2020年大西安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850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2030年,大西安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230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 第四轮总体规划修改总体思路涉及8大方面 惠西鲁说,为落实《关—天规划》赋予西安新的职能要求,同时结合西安市第四轮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情况,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3月启动了总体规划修改的相关规划。 据了解,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分为申请修改、修改和报批三个阶段。目前,西安市规划局已组织编制修改申请和《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修改论证报告》,并计划于近期上报,修改工作也已同步展开。在此次修改中,西安市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都市。并将从城市的形态、格局等八大方面来确定规划的总体思路。 形态 形成“山水塬城、和谐共生”。保护西安特色的“山、水、塬、城”格局,强化大秦岭生态屏障作用。同时,力争使“八水绕长安”向“八水进西安、八水润西安”演变,形成“8518”水环境体系。(“8”指泾、渭、浐、灞、沣、潏、滈、涝8条河流;“5”指将建立穿越主城区的五条人工水系;“18”指5条人工河渠沿线公园、绿地,新建扩建大型湖泊水面共18处)。 格局 形成“内九外八、一城多心”。中心城区延续“九宫”格局,凭借公路、铁路的便捷立体交通网,形成向八个方向展开的基本空间布局。 特色 打造“古都风貌、现代文明”的风貌特色。 产业 形成“一心两带、组团聚集”的空间布局模式。“一心”指依托主城区形成的以现代服务业产业为主的核心区;“两带”,一是东起阎良区,沿渭河向西延伸至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与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二是西起周至县,沿秦岭北麓延伸至临潼区的文化旅游与生态休闲产业带。 交通 形成“中心棋盘、外围放射”的路网格局。在轨道交通方面,规划线路计划达15条,总长度576公里。近期规划到2018年,1-6号线建成并运营,总长度190公里,客运量达到每天618.5万人次,该规划正在上报中。 设施 强调“完善功能、强化支撑”。高标准建设完善城市供排水、供气、供暖、供电、通信等市政公用设施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环境 形成“绿斑均匀、生态隔离”的绿化体系。 民生 按照“配套齐全、提升品质”的发展思路,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作为规划原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