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休养生息"护洱海 从蓝藻暴发到城市近郊II类水
作者:鲍晓倩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2053  更新时间:2012/8/29 11:13:3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夏日的大理,气温持续升高,降水依然偏少。走近洱海,感受到的却是清澈的碧波。

  根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环保局在洱海全湖设置的24个监测点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洱海水质已连续半年达到了II类标准,平均透明度超过2米。在持续大旱、入湖水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洱海透明度依然回升,总磷和藻类细胞总数逐步降低。

  大理州环保局洱海保护办公室的李宁波感慨地说:“守住一湖清水,实属不易,是责任更是信仰。”近年来,大理州探索出了一条让洱海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总结出“循法自然、科学规划、全面控污、行政问责、全民参与”的洱海治理保护经验。

  “双取消”全面阻击水污染

  从2003年蓝藻暴发时水质急剧恶化的洱海,到如今全国城市近郊保护情况最好的淡水湖泊之一,洱海的转变得益于科学的治理措施。

  通过综合分析洱海流域内的长期监测结果发现,造成洱海水质恶化的主要来源为流域内的种植、养殖活动和生活污水,因此大理州委、州政府在洱海及周边沿湖采取了“双取消”的措施,共取消网箱养鱼设施11184箱,取消机动渔船动力设施2574台(套)。

  取消网箱养鱼,洱海周边的村民起初并不理解。如今,随着洱海生态环境的改善,游人日渐增多,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杨子标是大理市大理镇才村的村民,提及过去的洱海水质,他深有感触:“那时洱海上上下下、家家户户都搞网箱养鱼。饲料投得多了,水脏得很快。天气热的时候,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腥臭味,根本没人敢来。”现在,50多岁的杨子标和老伴、女儿、女婿共同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客栈就建在自家临湖的院落中,到了旺季,一天的纯收入能达到1000元以上。盛夏时节,洱海仍在封湖禁渔期,渔民的船静静停靠在湖岸,随风飘荡。

  在大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湿地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大理市副市长郭华介绍说,为减少生产活动对湖体的侵占、对洱海生态功能的威胁,大理州全面实施了“三退三还”的办法,积极退塘还湖4324.94亩,退耕还林7274.52亩,退房还湿地1705.8亩,完成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58公里,建成罗时江、才村、下河湾“洱海月”等生态湿地1万亩,在流域面山、近山区域人工造林2500亩,完成小流域治理12.5平方公里。

  如今,整个洱海流域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已全部退出,基本实现了流域工业企业污染零排放。通过分类指导、分地实施的工程治污,洱海流域的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流域内共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4座,重点集镇污水处理厂9座,村落污水处理系统54座,农户庭院污水处理设施9811座,同时建成环洱海截污干渠69.4公里、片区污水收集支管网482公里。

  大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从建设之初就充分体现了“一地一策、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周城村是全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距离著名的蝴蝶泉景区仅2公里。这里的污水处理主要针对白族特色扎染工艺废水、乳畜养殖废水和餐饮、生活污水,对脱色要求较高,因此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氧化沟工艺。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