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德州用土壤微生物治污 “酱油河”重现水清草碧
作者:梁希忠 杨…  文章来源:德州新闻网  点击数1091  更新时间:2012/11/19 15:36:0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山东德州有一处风光旖旎的风景带——减河湿地风景区。这条长11公里的河流,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日前,我们来到这里,放眼望去,随风摇曳的苇草,成群的飞鸟,挽手慢行的恋人,构成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图。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酱油河”。

  污染河道建设秀美景区

  “减河是德州三大水系之一,原为城市排涝河道,年久失修,满目荒凉。近年来,经过改造,‘酱油河’变成了风景区,成了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德州市委常委、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军介绍说。

  位于景区内的减河袁桥闸管理所的老员工刘善华在这里工作近40年,亲身经历了景区的变化。他告诉我们,减河前些年由于上游大量污水下泄,导致鱼虾绝迹,河道内寸草不生,每次提闸放水,河水乌黑,有时还泛着红色,有一股刺鼻的恶臭气味,被老百姓称为“酱油河”。

  为了还老百姓一条清洁的河道,德州自2009年3月开始全面清污还草,建设秀美景区,成为国家首次批准的海河流域生态湿地示范项目。景区全长40公里,总投资20亿元,分为南部功能湿地区、中部湿地景观区、北部成果展示区三部分。目前中部湿地景观区、南部功能湿地区已经建成,共完成投资4亿元,并对游客开放。

  驱车在减河大堤上行驶,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挺拔的白杨,婀娜的杨柳,怒放的金菊,远处的风车、水车、观光塔。一阵秋风吹过,芦苇荡沙沙作响,片片秋叶无声地飘落,更有不知名的水鸟从水面上飞快地掠过。

  运用土壤微生物治污

  徜徉在这个巨大的景区,犹如融入绿色的海洋,从北到南,美景目不暇接,身心得到极大放松。“我们共建成观光塔、雕塑、风车、水车等50余处高质量、高品位的景点,让市民在游玩赏景的同时,充分了解、感受德州的发展和变化。”景区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到。

  更让人称道的是,景区引入了低碳环保生态理念。我们小心地在芦苇、蒲草、睡莲、荷花等各色植物组成的人工湿地中穿行,不时有潺潺小溪流过。“你现在看到的是潜流型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陪同采访的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的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减河湿地风景区采用了以建立生态湿地体系为主,多种环保治理手段相配合的治理技术体系,即通过在减河流域建造潜流式人工湿地、沟渠型人工湿地、快速渗滤技术、河口湿地、河道湿地等多种湿地系统,多级处理,层层净化,最终实现改善减河水环境的目标。

  村民们出门见绿心情好

  生态环境好了,鱼儿回来了,各种各样的鸟儿来这里安了家。在景区南端的拦水坝前,记者见到了“鱼儿跃龙门”的壮观景象。由于水流的作用,大大小小的鱼儿拼命地跃出水面,有的能跃到一米多高,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有的跃出太远,落到了橡胶坝上,用力地抖动身体,有鲢鱼、鲤鱼、鲫鱼、嗄鱼等。

  野鸭、黑尾鸥、鱼鹰、大灰鹤等,芦苇荡中不时可见。

  几年的持续治理,不仅使景区面貌发生了巨变,也给沿岸生活的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今年62岁的邱振生,是紧傍风景区减河西岸的袁桥村村民,他回忆说,以前景区没有治理时,河道内恶臭难闻、蚊蝇肆虐,河岸上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夏天不管多热,村民都不敢开窗。现在,村民们出门见绿,心情愉快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村民们搬进了新修的楼房,老人们一有闲暇就到景区内散步、健身,村内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了8位。

  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幸福德州的应有之义,我们要把德州建成生态之城、幸福之城。去年我们提出建设幸福德州目标,就包括富足感、稳定感、安全感、成就感、舒适感、归属感。为此,德州下大气力关闭污染企业,兴建污水处理厂,建设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荣誉称号。2010年3月,德州市代表山东省迎接了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考核,在海河流域7个省市考核代表城市、全国九大流域33个考核代表城市中取得“双第一”的优异成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