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水生态文明:治水理念再审视 |
作者:张海峰 赵…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12/12/4 5:53:5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赵 新 11月29日傍晚,站在临沂市区沂河涑河交汇处的一栋星级酒店的四楼上,望见窗外的沂河两岸华灯初上,波光流彩。在临沂规划展览馆工作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沂河两岸的普通住宅目前均价5000元上下,对于工薪阶层来讲肯定不算便宜,但尚可接受,能“接受”的关键是生态环境。 根据临沂市发展规划,2020年建成区人口将达到300万,其中近1/3将居住在沂涑河两岸的居住区,水生态环境将与百万居民的居住品质直接关联。 当日,临沂市在全省率先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专家评审。这意味着再经过省政府按有关程序认定后,临沂市将成为我省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评审组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何佳梅告诉记者,她印象最深刻是临沂的沂河改造与市民息息相关,打造了市民可以分享的亲水空间。 对水环境进行更多生态修复 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是我省首创。经省水利厅组织省内外专家调研、论证、起草,今年8月9日,省质监局发布了《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这是全国相关工作的第一个省级地方标准,包括五大评价体系、23项指标。省政府随后决定,依此标准在全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认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是我省治水理念的一次再深化、水与生态文明关系的一次再审视:怎样把治水的效益、成果集中体现在生态文明上,怎样形成人水和谐的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在治河的过程当中,一不小心会把河流治成渠道,把湖泊、湿地治成水库,失去其原生态;再比如将河道取直、衬砌,它们的生态功能就退化了。 为此,我省将实施“三步走”的“生态水利”发展战略。第一步依托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修复,促进水利工程的生态化、景观化进程;第二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打造宜居城市,实现人、水、城和谐发展;第三步,依托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序推动水生态文明市(县、区)创建,实现城乡水利一体化、生态化发展,以优质的水生态保障“生态山东”目标的有效落实。 评审组专家,省工程咨询院高级工程师李铁增提醒,当前对于水环境要进行更多的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旧账未清又添新账。 长期关注水利改革发展的济南大学教授王维平则认为,治水工程投资巨大、成果惠民,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保持一定的热度是好事,但也要注意效益与投入产出比。 以治水提升城市品位 临沂市委常委、副市长尹长友告诉记者,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虽然是个新鲜事物,但临沂“十年磨一剑”的治水实践,与之却有几分“神似”。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沂河上建设的小埠东橡胶坝号称“亚洲第一坝”,沂河藉此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新世纪之初,临沂市确定了“以河为轴”“以水为魂”的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大框架就此在沂河两岸2000米控制范围拉开。目前在中心城区已形成了长度88公里、面积48.5平方公里、总水量1.62亿立方米的大水体,打造了北方城市不可多见的城市水环境和河湖型城市湿地公园。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沂河治理使之成为全省除小清河因排污不断流之外第一条不断流的河道。 另外,在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08%基础上,临沂市对每一座污水处理厂下游都配套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在沂河等河道干支流建设和修复湿地21处,有效提升改善了水质。武河湿地工程长10公里,面积1.5万亩,在进水水质为五类类水或劣五类水的情况下,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了三类和四类水标准,日净化城市中水30万立方米。这些水汇入沂河后,再进入马头灌区,为29.5万亩农田灌溉提供了水源。 尹长友表示,临沂市近年来获得多个含金量极高的荣誉称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这些新的“城市名片”均与治水有关,在此基础上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可谓顺理成章。 城市多因水而兴。近年来我省多个城市都抓住治水这一关键环节,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比如聊城打造江北水城,滨州建设四环五海工程,潍坊搞了三河治理,青岛进行了大沽河治理等。记者了解到,在我省提出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后,水利部将在我省标准的基础上论证出台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市的创建标准,且将济南市列为试点市,给予多方面支持。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