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水淡化工程将启动 三年后北京人有望喝上淡化水 |
作者:赵喜斌 习…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数2395 更新时间:2013/3/13 9:20:1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很稳定 100万吨海淡水 每日可增500万人用水量 很经济 成本8元/吨 和自来水成本持平 “缺水”是百万吨海淡进京项目前期调研中最常接触到的一个词语,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8,世界的1/32,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00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缺水的30个大城市之一。 “海水作为一种保障性很高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张一兰说,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已经被突破,与其他水源相比,其战略意义更加突出。引淡化海水进京作为首都南水北调工程来水的重要补充,对构建首都多水源保障体系,确保首都用水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北京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张一兰看来,海水淡化是一项造水工程,可增加水资源总量。海水淡化是向大海要水,无需担心水资源的减少,且生产中产生的浓盐水将得到综合利用,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海水淡化建设周期短,可以根据用水需要灵活调整淡化规模,更有利于发挥资金的效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林甲在对北京用水情况调研后认为,淡化海水进京在北京水资源严重缺乏且调水和地下水开采都面临着诸多困难情况下,将成为北京解决水资源紧张的切实可行并十分有效的途径。淡化海水不但增加淡水资源,而且不会受环境、天气等各种情况影响,保障性高。 张一兰和海水淡化团队在研究国外的典型案例时发现,海水淡化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地区和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海水淡化在国际上正在呈现大规模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单厂规模出现大型化趋势。近几年新建的海水淡化工程大多在几十万吨/日,可以一次性解决几十万到上百万人的供水问题。 海水淡化提供的每日100万吨水对北京意味着什么?按《北京市统计年鉴(2012)》所提供的北京人均日综合用水量214升计算,100万吨水相当于增加了约500余万人的日用水量。 规划中,海水淡化进京项目输送工程从唐山曹妃甸的海水淡化厂出水口开始,经唐山市、天津市、廊坊市输送到北京市,全长约270公里。在地下将有三根管道,两用一备,为北京及管线沿途地区每日运送100万吨海淡水。 海水淡化工程即将开工,开工后三年,北京市民将喝上淡化水。 根据目前国内外海水淡化项目实际运行数据,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测算,海水淡化厂出厂水价在每吨4.5元左右,输送成本为2.8元至3.5元/吨,到京水价可控制在8元/吨以内。张一兰说:“目前我国公益性水利工程,如水库、输水管道等建设所需经费基本上由各级财政承担,没有列入自来水成本,导致水的价格与价值背离。如果把城市引水工程中土地、投资、运行、管理等费用和损耗计算在内,自来水的综合成本就接近或高于淡化水成本。” 国外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海湾国家,由于传统的水资源几近枯竭,海水淡化发展已有较长历史。“北控水务已完全掌握了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的核心技术,具有完整的大型海水淡化系统集成能力,在技术上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北控水务海淡团队来说,技术、设备、人员等都已做好了准备。张一兰和海水淡化团队坚定地说:“只等发令枪一响,我们就全力起跑。”(记者 赵喜斌 习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