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态治水也要让数据说话
作者:吴湘人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点击数739  更新时间:2013/5/10 7:52:3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6日,太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吴中区陆巷码头举行。分别生活在水体上、中、下层的10万多尾花白鲢、青鱼、草鱼、鲫鱼,被“立体式”放流太湖,发挥以鱼治藻、净化太湖水质作用。

  花白鲢,喜欢吞食蓝藻等浮游植物;青鱼,以螺蚌类及水生蚯蚓和昆虫等为食;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用来控制太湖局部水域水草疯长……近年来,通过水生动植物与水体之间天然的依存关系,来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理念、做法,在苏州城乡各地越来越广泛地得到认同。

  笼统地讲,这样的做法应当叫做生态治水,大致路径是从生态学与工程学的途径综合解决水问题,即以水环境为载体,在多维度上对水系统进行生态与工程相结合的设计及实施,通过水系的生态恢复提升水系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雨洪控制、水质净化、水源涵养、地下水回补、生物多样性维护和休闲游憩等综合目标。

  不难想见,这样的生态治水工程,仅仅依托一般的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拿出整套科学方案来。譬如,在某个特定水域中,安排水生动植物的品种、数量、结构等等,是需要定量的,究竟怎样才合适,需要建立实验模型,并拿出相关数据来验证。即使进入了实际运用阶段,也要通过对比、监测等等,让数据说话。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此方面,却往往很难见到有说服力的例子,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了。

  水是苏州的魂。在生态治水方面,苏州理应从一般的理念走向严谨的实证,让科学说话,让数据说话。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