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浙江千岛湖上游垃圾成堆 水质监测未受到污染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点击数1994 更新时间:2013/7/19 14:44:5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追查原因: 超量垃圾到底从何而来 安徽歙县街口镇附近水域超量级的垃圾到底从何而来?“屯溪(即黄山市)那边也好,歙县这里也罢,几乎所有的河流最终都在这里汇合的,流域内的垃圾因为汛期的暴雨都在短时间内集中到这里。”街口镇街口村一位村干部说。 也有人认为,河面出现大量垃圾和地理环境有关。“这条河本来是向南偏西方向流的,在将要进入浙江地界时却转而向东北方向流,相当于拐了一个至少有120度的弯,水流急剧减缓,水中垃圾更加容易堆积。” 打开地图,记者发现,安徽境内的河道和浙江境内的河道的确在街口附近拐出大弯,形成开口很小的“V”形——这的确在客观上为垃圾的停留创造了条件。 可是除了这些自然客观因素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上面的解释只适合于枯枝败叶,那么多的生活垃圾又来自哪里”? “生活垃圾基本上都是丢到河里的,方便。”街口村目前有住户约1600人,大部分房子靠山面水而建,尽管村里曾花近100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管网,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卫生习惯要在短期内彻底改变并不容易。 全县动员: 40公里水域垃圾狙击战 安徽黄山、歙县等流域的水汇集到街口,并往下流经淳安鸠口、金峰,通过小金山进入千岛湖——从安徽而来的水量占千岛湖水总汇入量的60%。 通过这些水体传递而来的垃圾引起淳安方面的高度重视。“40公里,是一条战线,也是一个防守底线。”一全程关注垃圾入侵千岛湖的本地官员说。 “用‘全县动员’来形容一点都不过,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一定要在40公里内把垃圾‘消灭’掉。”淳安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40公里,是指从浙皖交界的鸠口至入湖口小金山的河道距离。这个距离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小金山之后就是“西子三千个”的千岛湖中心湖区。 巨型打捞船粗打捞——小型挂机船处理零散垃圾——沿岸乡镇村负责靠岸垃圾。“每天早上6点半到晚上6点半,我们一直都在这40公里范围内往返打捞。”大型垃圾打捞船工作人员说,这段水域内共有2艘大型垃圾打捞船,每艘船一天可打捞垃圾约70吨。 对于大型打捞船无法处理的零散垃圾,淳安环保局也做了充分的事前准备。“每天在这里来往的挂机渔船都有几十艘,根据位置不同,每船每天的打捞量在数千到上万斤。”船主商启茂说,从6月份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渔民开着最近的船而来,有政府组织的,也有自发而来的。 沿湖金峰、宋村、威坪、鸠坑等乡镇不仅参与调配小型渔船进行垃圾打捞,还发动了各村数百村民展开对停留在岸边的垃圾进行“围歼”。 在这样的对战面前,90%以上的垃圾在进入千岛湖中心湖区前被拦截。 “我们现在正在加快落实拦网工程,预计下月完工,届时垃圾清理工作会更加高效。”淳安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也证实,主管部门在每年汛期都要雇用上百艘船打捞垃圾,投入资金上千万元。预计今年的垃圾总打捞量会较多超出去年10万方的总量。“上岸垃圾进行短时存放后会统一运到垃圾场,分类后分别进行填埋或者焚烧处理。” 数据结论: 水质监测表明千岛湖水未受污染 这次的垃圾风暴,千岛湖水质会不会因此污染? 一个大概的数据:各种打捞船、乡镇保洁员、沿湖单位、志愿者在汛期打捞上岸的垃圾约300吨/天,而这些垃圾基本上都捞于40公里中的前20公里,越往千岛湖中心湖区,垃圾量越加递减明显,到小金山附近成片垃圾已经少见。 位于鸠坑口的国家级水质自动监测站每隔4小时监测一次水质,主要监测指标是氮、磷。7月6日的一次断面水体检测显示氮为2.14毫克/升,磷为0.157毫克/升,而这两项指标的多年平均水平总氮在1.50毫克/升,总磷0.03毫克/升左右。监测人员说汛期会导致营养盐、氮磷浓度高出很多。这几天的水质监测结果和7月6日大致相当。 据了解,千岛湖共设置了13个水质监测断面并进行常规水质监测。从1985年开始至今,鸠坑口断面的水质是13个监测断面的营养盐水平最高、水质最差的。距离鸠坑口监测站40公里的小金山也有自动监测站。7月6日汛期当天也有检测结果显示这里的水质为Ⅲ类;而平时这个水源入湖口的水质为Ⅱ类。 而另一个监测点在千岛湖东南湖区的密山,最近一次的检测结果显示,那里的水总磷≤0.01毫克/升,总氮为0.57毫克/升,指标接近国标中的Ⅱ类水标准。 “越往小金山方向,水质越好,保证汛期Ⅲ类水是各个环节共同努力的结果。”浙江大学邵建军教授说,从鸠坑口营养盐水平极高到入湖时的Ⅲ类水体,一是因为水体流动和自身净化,二是因为周边乡镇流入湖水质好,入湖营养盐负荷低。他认为汛期Ⅲ类水质入湖不会对千岛湖总体水质造成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