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甘肃敦煌多项保水工程力促生态显著改善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1042  更新时间:2013/10/8 8:22:0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中新网兰州10月7日电 (冯志军 周斌全 刘生龙)时值金秋十月,位于甘肃最西端的丝绸之路重镇敦煌在“十一”黄金周里延续并不断超越着千余年来的“旺盛人气”。与人们过去想象中被荒漠戈壁所围困的“荒凉”不同,经过多年生态修复治理的敦煌城里如今树木郁郁葱葱,鸣沙山下葡萄万顷,葡萄园里硕果累累。

  敦煌市林业局披露,敦煌近年已完成治沙造林6.5万亩,封育保护天然植被25万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市人工造林面积累计达到34.7万亩,天然植被封育保护面积累计达到150余万亩,是70年代末天然林保存面积的6倍多。

  随着当地植被的自然修复,使敦煌绿洲沿缘的近50万亩流动沙丘得以基本固定,农田沙化趋势局部得到了遏制,野生动物得以繁衍生息,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毗邻库姆塔格沙漠东缘的敦煌市四周被戈壁荒漠包围,绿洲面积210万亩,仅占总面积的4.5%。绿洲外围分布的12大风沙口,风沙线长达100余公里,水资源匮乏是当地自古以来面临的生存危机。

  为此,治理风沙危害,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20万敦煌人民的共同夙愿。近年来,敦煌市持续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围绕防沙治沙和节水做文章,围绕生态上项目,发展生态农业,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城市,推进生态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2011年7月,《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获国务院批复;2012年11月,敦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全国验收工作组验收;2013年1月,敦煌生态规划“引哈济党”工程项目通过水利部审查,4月,敦煌入列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6月,敦煌被确定为全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

  敦煌市林业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当地在绿洲区内加大防护林网新建改造和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力度,在绿洲边缘进行重点风沙口治理,在绿洲外围实施封育禁牧措施,逐步形成了“外围有保护、边缘有治理、内部有建设”的治沙造林新格局。”

  上世纪90年代,敦煌市转渠口镇吕家堡林场还是草木不长的大沙梁。如今,这里已是占地400余亩、拥有50余万株杨树的生态屏障。这些树都是当地村民马福彦夫妇一棵棵栽种的,几十年的艰辛,使他们老两口落下了一身的病,但是谈及种树,马福彦沧桑的脸上立刻焕发光彩。

  “做这些都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周围群众刮风下雨再不用发愁了。”马福彦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栽植的葡萄,如今也“意外地”为家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如今,从敦煌阳关烽燧向东眺望,映入眼帘的第一抹绿色是葡萄,大规模发展葡萄不但实现了防沙治沙,还实现了农民富裕。目前,敦煌农民人均葡萄收入超过7800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