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浙江最大淡水湖变"活"记 绝迹银鱼重回湖泊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点击数1221  更新时间:2013/12/31 9:26:2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记者在浙江宁波市郊东钱湖发现,微波荡漾的湖面与远处起伏的青山遥相呼应,湖边湿地中芦苇、荷花遍布,令人心旷神怡。虽然不是周末,东钱湖沿岸专门开辟的自行车专道上仍有不少游人骑行,享受东钱湖美景。

  12年前的一个决定

  国家环保部门近4年18次检测显示,浙江境内最大的淡水湖——东钱湖,水质已经从过去的总体四类、局部五类提升到现在的总体三类、局部二类,湖区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98%以上。同时,绝迹30多年的银鱼重回湖泊,对优质水高度依赖的莼菜频现。

  据宁波环保部门介绍,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东钱湖沿湖有18个行政村,约2万人口和近百家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工业生产废水直接排入这个面积22平方公里的湖泊。当时湖区水生态系统遭破坏,水生植物分布面积仅占湖面面积的1%,群落结构单一,已经严重制约水体自净功能的发挥;湖岸垃圾堆积、岸线杂乱无序。 

  “东钱湖能有今天,首先要归功于12年前的一个决定。”宁波市副市长陈奕君告诉记者。东钱湖紧邻宁波市区,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具有饮用水源、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种功能,如何保护和开发是宁波市反复研究的议题。

  2001年,宁波市决定成立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行使县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对东钱湖区域的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决策,目标是以“生态为基”,建设“一流国家旅游度假区”。

  “保护生态,是我们发展的前提。”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史济权说,“12年来,东钱湖管委会领导班子换了4任,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一以贯之,一任接一任,不但毫不动摇,而且具体目标更加明确。 

  12年来,东钱湖管委会采取截污纳管、迁墓、清淤、搬迁企业等“内外兼治”举措,分阶段、分批次对沿湖村庄拆迁、改造。目前,已整体拆迁10个建制村、61家工业企业,拆除沿湖房屋100多万平方米。全区累计生态建设投入100多亿元,其中沿湖村企拆迁安置50亿元,清淤工程、沿山干河及岸线、山塘、河道整治32亿元,排污体系建设和污染治理9亿元。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剑彤说,本世纪初,东钱湖处于中度营养化到富营养化的临界状态。宁波市决心大,经过10多年努力,扭转了富营养化趋势。

  “这启示我们,治理湖泊污染要树立打持久战的决心,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耐心。针对国内处于富营养化的大量城市湖泊,其治理切勿急于求成,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刘剑彤说。 

  学会算两笔账

  这些年,东钱湖抓生态可谓不遗余力,推出了一系列强力治污举措,因此,管委会领导班子免不了要承受被拆迁企业等利益主体的各种压力。 

  事实上,管委会还多多少少面临另一种压力困扰,即不少人关于发展速度的质疑:东钱湖的开发建设步伐能不能再快一点?功能性项目、休闲度假项目能不能再多一点?

  对此,史济权坦言,干部除了要有担当精神,还要学会算两笔账:

  首先,是算环保大账。作为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特殊功能区,东钱湖致力于建设低碳园区,在生物固碳方面贡献显著。依据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叶绿素同化指数法,东钱湖湖泊、森林和土壤三大碳汇合计固碳77.4万吨,减去全区每年自身碳排12.5万吨(根据全区用电量1.6亿千瓦时/年估算),净吸收碳排为65万吨,相当于吸收宁波全市机动车行驶(目前宁波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00万辆)680公里左右的碳排。 

  其次,是算子孙后代长远历史账。从开发角度看,需加大力度;从保护角度看,需控制速度。东钱湖的明天不是这一代人的明天,而是世世代代的明天。管委会副主任张旦说,“我们认为,务必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就像创作一幅中国画一样,要注意填满与留白的关系,明确开发时序、强度,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为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留下余地。”

  史济权说:“心中有了这两笔账,担当的勇气就会倍增。”

  特殊考核“指挥棒”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湖泊污染问题严峻,舆论屡屡批评“边治理、边污染”现象,而东钱湖10多年来没有陷入这一怪圈,主要得益于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 

  “东钱湖在一片开发大潮中能耐得住寂寞,与它的管理体制有关。”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余红艺说,“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精简高效,其目标定位更加清楚,工作重点更加聚焦,管理机制更加灵活。”

  比如,管委会设有旅游与湖区管理局,行使旅游与涉水领域的综合管理职能。“这一管理体制将东钱湖管理处、水管站、航管站、渔政站等原隶属于各职能部门的涉水涉湖管理机构和经营单位纳入统一管理,建立湖区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体制,综合行使地方政府的涉水管理职能,有效避免了机构重叠、职责交叉、令出多门等弊端。”旅游与湖区管理局局长唐海伦说。

  此外,需要有保障机制。2008年,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条例》正式实施。2012年,宁波市政府又批准施行《东钱湖水域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为东钱湖水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使得东钱湖拥有独特的政策福利,从而投入资金有保障。建区至今,除了市级财政支持外,主要是给予税收和土地出让金不上交的政策福利。

  陈奕君说,这些年,对东钱湖管委会的考核指标,明显有别于高新区、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比如,在共性发展指标方面,“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一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幅度,对东钱湖的要求较低;但对其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等指标的要求较高;还对其增加了如下个性评价指标:旅游业综合经济收入、旅游业接待人次、宾馆接待能力、植被保护、自然文化遗产(遗址)保护、旅游环保设施投入等。

  “保护好东钱湖的生态,就是对宁波最大的贡献。”宁波市代市长卢子跃在东钱湖调研时说,“下一步可以考虑取消对东钱湖管委会的GDP考核。”

  “在这样的考核‘指挥棒’下,我们的开发就能防止急功近利。”史济权说。(记者 张奇志 商意盈 郑黎)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