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调查纪实 |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点击数1697 更新时间:2014/4/11 8:37:0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农民增收咋办? 近年来,武威市通过关井压田,60多万亩耕地为生态用水做出了让步。然而,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农民耕地减少了,增收怎么办? 为保护生态环境,化解节水与增收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初,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节水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武威解决结构性缺水问题,要确立“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作为今后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这一思路的提出,推动了武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民勤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主战场,民勤提出了“2311计划”:即户均2座棚、3亩特色林果,人均1亩高效节水经济作物,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的目标。 苏武乡橙槽村村民吴新荣家原来有20亩地,关井压田后只剩下8亩多。吴说,就是剩下的8亩地,每亩只给400方水,传统的种植行不通了。 今后怎么办,就在村民发愁的时候,当地政府通过考察提出了发展葡萄产业的思路。在政府的扶持下,当地农民很快发展起葡萄种植产业。去年吴新荣8亩葡萄收入3万多元,更重要的是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亩节水一半以上。 近年来,民勤县大力发展以酿酒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至2013年底,全县累计发展特色林果30多万亩。 为了让河西耕地用水量降下来,我省实施了灌区“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 省农业节水与土肥管理总站站长崔增团介绍说,截至去年,已经在灌区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968万亩,节水10.3亿立方米,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武威市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搭建日光蔬菜温棚、养殖暖棚,每棚投入至少3万元,农民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怎么办?按照治理规划,每建一座日光温室,政府补助5000元。然而,这点钱对家底薄的农民来说是杯水车薪,最后,武威市想到了小额妇女贷款。 2009年10月,凉州区作为甘肃省12个试点县区之一启动实施了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当年贷款627.5万元。次年春,贷到款的农户中有很多人搭起了日光温室。 走进凉州区羊下坝五沟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区,成片整齐漂亮的温棚环绕四周,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每个温室一侧设计有精巧的红顶小房子。 正在棚里侍弄西红柿苗的张慧琴高兴地说:“你别小看这小小的温棚,还真行,自去年种植西红柿以来,两茬收入三万多元。” 张慧琴怎么也想不到,几年前,在家里的几亩地上,就算起早贪黑,年收入也就几千元,而现在靠着妇女小额贷款发展温室种植,年收入就有三万多元,这好比土里面刨到“金娃娃”。 目前,武威市日光温室、养殖暖棚等设施农牧业面积累计达到59万亩,以红枣、葡萄、枸杞、皇冠梨为主的特色林果面积累计达到88.2万亩,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亮点。2013年是武威市大旱之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大幅度增长,达到7535元,比上年增长22.86%。 火荣贵总结说,实践证明,发展设施农业是北方农业的一场革命,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改变,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