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治理要科学规划示范先行
史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而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应以问题为导向。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垃圾和污水处置方面,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以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置为主攻方向。目前,乡镇对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收集转运方式,而对于农村水污染的处理,不同地方采取的方式不同。笔者认为,在具体推动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做好农村水污染治理,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不但地理位置不同、地形地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建议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科学规划,农村污水处理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或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此外,要科学制定本地区农村水污染整治目标任务,不搞一刀切。建议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山区农村的污水处理工艺与平原地区的污水处理工艺差别很大,一定要因地制宜,防止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做好农村水污染治理,要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建议学习借鉴浙江、江苏等先行地区农村水污染治理的经验,坚持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农村水污染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防止一哄而上。加强规划引导,科学制订农村水污染治理规划,合理安排水污染整治任务和工程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
做好农村水污染治理,要注重水环境保护、留住乡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山清水秀和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做好农村水污染治理,要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好以后,确保长效运行,严防污水处理设施长期不运转、“晒太阳”。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护方式,推进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做好农村水污染治理,要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要把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作为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厕所粪污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结合当地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做好农村水污染治理,要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农村水污染治理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要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尤其是农村水污染治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环保局
延伸阅读
|
没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