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节水——实际应用方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水利水电市场    点击数:1136    更新时间:2009/12/29

  生物节水途径包括了生理调控、遗传改良和群体适应3个方面,现将目前已应用的或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举例如下:

  有限灌溉 一方面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常规灌溉技术和方法去实现;另一方面要采用新技术,逐步向精确灌溉的方向发展。

  当前,实施精确灌溉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掌握可靠详细的作物需水规律资料;

  (2)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监控技术;

  (3)提供使两者相衔接的大量技术参数,特别是作物水分亏缺程度指标,并将这些指标转化为遥感标识和模型;

  (4)应用先进的适宜灌水方法。

  合理施肥 通过合理施用肥料,调节水分-营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提高缺水地区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10年期间,我国北方旱区粮食产量提高了约一倍,其中化肥的作用占到了50%。其具体作用可归结为:(1)低产条件下普遍缺乏水肥营养,生长受到限制,增施肥料后解除了生长受到的抑制,使群体郁闭增大,因而增加了蒸腾\蒸发。(2)无机营养对植株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蒸腾耗水的促进作用。(4)合理增施氮、磷、钾,还可以增加植株的生理抗旱性,特别是磷素营养,具有提高御旱和耐旱能力的双重功能。

  化学调控 在我国,进行过较系统研究并得到一定应用的有黄腐酸等技术。黄腐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关闭气孔降低蒸腾,又能促进根系发育两个方面,一定条件下抗旱增产效果明显。利用氯化钙浸种以增强作物抗旱性的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一些省区曾一度进行过较大面积示范,干旱条件下有一定增产效果。

  调整布局 通过包括改变播期、增减密度、调整种植结构、改进轮作制度等技术方法,降低作物蒸腾量和增大蒸腾对蒸发比例,以实现节约田间耗水的目标。其基本点是利用作物的不同需水特性和耗水规律,实行农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节水型种植体系。在当前,这是一种可在较大范围内产生效果、较为现实的生物-农艺节水策略,可纳入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框架内加以推行。

  培育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是一个可遗传性状,高WUE是植物适应干旱环境,同时利于形成高生产力的重要机制之一。作物的抗旱性同样是一个复杂性状,而且抗旱性与丰产性之间往往存在矛盾,但由于抗旱育种工作开展较早,尽管进展迟缓,目前已克隆出若干与抗旱性有关的基因,并获得了抗旱转基因植株。如矮秆品种的培育成功,不仅获得了高产,而且在蒸腾量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收获物的WUE。从长远观点看,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应作为生物节水的一个核心目标和最为重要的途径。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