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节水型社会是应对水短缺的根本之举

作者:沈翀 杨希…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838    更新时间:2010/6/15
    黄河、淮河、海河污染,太湖、滇池富营养化,甚至长江近日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入面临最严重干涸威胁的10条大河。传统思维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进入危险的短缺时期,建立节水型社会是应对这场危机的当务之急。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然而我国却是一个缺水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却没有同等重视节约和保护。目前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尤其是当前很多地区粗放的增长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业无情地吞噬着日渐稀少的水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更加突出。水利部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城市达到110座。甚至我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江汉平原的农民都面临靠买水度日的尴尬。

    在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面前,建立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

    建立节水型社会首先得强化全民的水资源稀缺和节约意识,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严重的用水浪费现象,使以节水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观念深入人心。

    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关键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通过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的约束,需要去节水;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节水,形成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此外,各地还需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只有全社会都树立起珍惜每一滴水的意识,这句提醒人们节约用水的广告语才不会变成现实。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