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环境 黄河内蒙古段增殖放流百万尾鱼苗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7日电(记者林超)7月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哈素海湖畔,110万尾鱼苗从内蒙古渔政工作人员的手里游入湖中,以改善当地水域生态环境。
这标志着黄河呼和浩特段的增殖放流行动正式开始。110万尾鱼苗合计1万6000多公斤,主要包括鲤鱼、草鱼和白鲢鱼,平均规格约
50克/尾,全部来自河南黄河鲤鱼良种场。
呼和浩特市水产站站长张凤琴说,此次增殖放流的目的在于增加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量和群体数量,改善黄河水域及周边水域生态环境。
增殖放流点离岸约3公里,鱼儿游入湖中不一会儿,几十只水鸟就迅速在附近聚集起来,滑翔、俯冲,享受起有些意外的晚餐。
为确保增殖放流的效果,渔政人员将定期抽查鱼苗的生长情况,还规定了每年5月1日至7月31日为禁渔期,同时逐步增大捕捞规格,努力实现由原来的2斤上升至3斤。
"从目前检查的情况来看,前几年的增殖放流已经对恢复水域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张凤琴说。
哈素海约30万平方公里,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湖。近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哈素海渔业年产量一度由80万斤下降至不足20万斤。通过近几年的增殖放流行动,2010年的产量上升至26万斤。
增殖放流行动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欢迎。哈素海周边的居民将增殖放流的这一天称作"放鱼节",并载歌载舞庆祝。
据介绍,这是内蒙古今年13次增殖放流活动中的一次。内蒙古今年计划在黄河流域、大湖泊和边境流域增殖放流5亿尾鱼苗和各种水生生物。
从2005年开始,内蒙古渔业部门在全区大规模开展增殖放流行动,而且逐年加大投放力度。2010年全区增殖放流总数达到4亿尾。
内蒙古农牧业厅渔业局局长刘永明说,在公共水域增殖放流,将使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并实现生态平衡及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