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欧洲的生态现代化研究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8 14:53:19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
||||||||||||
生态现代化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欧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环境社会学一个主要理论。生态现代化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故简称为欧洲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当然,其他地区如北美和东亚等,也有相应研究(Mol 2001)。 一、生态现代化研究的简史 在20世纪70年代,环境运动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而环境保护被看成是企业和政府的负担。是要环境保护,还是要就业和增长,成为一个两难选择。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生态现代化概念进入发达工业国家的政策议程,它是一个全新的选择。生态现代化认为,在生态学原则指导下,环境管理和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Young 2000)。 关于生态现代化的起源和发展,已有专门分析。例如,《全球化和环境改革:全球经济的生态现代化》(Mol 2001)、《全球范围的生态现代化》(Mol and Sonnenfeld 2000)、《生态现代化的兴起》(Young 2000)和《环境议程的政治:生态现代化和政治过程》(Hajer 1995)等,它们分析了生态现代化的兴起和原因。 1、生态现代化研究的起源 (1)生态现代化的历史根源。 (2)生态现代化兴起的三个途径。 (3)生态现代化兴起的深层原因。 2、生态现代化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普遍发生社会制度和生产模式的环境改革和生态转型。生态现代化理论,试图去解释和描述这个转型过程的性质、内涵和动力(Mol 2001)。 荷兰学者摩尔认为,最先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少数西欧国家如德国、荷兰和英国,首次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早期做出贡献的社会学家包括,德国学者:M. Janicke,V. V. Prittwitz,U. Simonis,K. Zimmermann;荷兰学者:G. Spaargaren,M. Hajer,A. P. J. Mol;英国学者:A. Weale,M. Cohen,J. Murphy。德国学者胡伯(J. Huber),被认为是生态现代化的提出者(Mol and Sonnenfeld 2000)。生态现代化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表2-9)。 表2-9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Mol and Sonnenfeld 2000。Mol 2001。 3、生态现代化研究的相关争论 一直以来,生态现代化理论就面临各种不同理论的论战(Mol and Spaargaren 2000)。在早期,它受到反工业化理论、反生产力理论等激进理论的争论;后来,受到后现代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环境社会不平等理论等的争论。这些论战,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生态现代化理论,从这些辩论中吸收了营养,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1)生态现代化的早期争论。 (2)生态现代化的当代争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