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欧洲的生态现代化研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8 14:53:19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二、欧洲的生态现代化理论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一个非常有活力和不断发展的思想流派。虽然已经有30多年历史,但迄今没有清晰的、统一的理论定义和表述(表2-10)。虽然没有统一定义,但生态现代化理论有一个共同观点:经济发展和环境政策,能够协同起来,实现双赢。 最近几年,生态现代化理论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几个学术刊物发表了生态现代化的专集。例如,地学论坛(Geoforum 2000 Vol. 31)、环境政策与规划杂志(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 Planning 2000 Vol. 2)和美国行为科学家(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2 Vol. 45 No. 9)等。由于生态现代化理论没有统一的系统表述,下面综述不同学者的观点。 1、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思想 目前,生态现代化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国家研究(包括超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产业研究(包括行业和企业的研究)、政策和制度研究等四个集合。其中,后三种研究属于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它们扩展和检验了生态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1)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含义。 关于生态现代化,目前没有统一定义(表2-7)。一般而言,它大致有四层含义: 首先,生态现代化是一种环境社会学理论,提供环境改革的一种社会学解释; 其次,生态现代化是理解和分析技术密集的环境政策和生态转型的新范式(框架); 其三,生态现代化是对发达国家80年代以来环境和经济改革相关进步的真实反映; 其四,生态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变迁理论,描述环境意识引发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包括生产和消费模式、环境和经济政策、现代科技、政府管理和现代制度的生态转变等。 简而言之,生态现代化描述一种新模式:追求经济有效、社会公正和环境友好的发展。这是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模式;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可以相互协调,经济流和物质流、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可以脱钩(Christoff 1996, Young 2000, Mol 2000, Andersen 2002)。 (2)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2)生态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综合各家的观点,可以发现生态现代化的六个要点: ① 现代工业社会需要持续的生态重构,建立生态现代性。这种生态重构,是生态和环境意识引发的、社会实践和制度的转型和改革。尽管目前的生态转型过程还不能说是线性的和不可逆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永存的和很难倒退的(Mol 2001)。 ② 在生态重构中,要发挥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联合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生态改革的核心机制,同时强调在生态改革中经济和市场动力的重要性,市场经济鼓励的、政府促进的工业创新能够促进环境保护。 ③ 正确对待环境挑战。不仅把环境挑战看成是危机,也看作是机会;把减少污染看成是加强经济竞争力的工具,而不是要求额外地增加和维持昂贵的末端处理技术;生态现代化可以看成是环境敏感技术的机会(Christoff 1996)。 ④ 建立新的环境议程。通过建立新的环境议程,超越各种冲突和利益,形成环境议程联盟,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风险,解决经济增长和相应的环境管理的常规矛盾。 ⑤ 建立前瞻的和预防的环境政策。采用预防原理,促进环境改革,推动宏观经济结构、生产和消费模式、技术结构和环境政策等的长期结构变化。 ⑥ 采用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参与式的战略环境管理(Huber 2000)。 生态现代化的核心是预防、创新和结构转变。生态现代化,一方面可以看成是经典现代化的部分延续;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是经典现代化的生态转型。虽然经典现代化出现了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但现代化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方向。现代工业社会需要克服自己的缺陷,向生态友好的目标转型。这就是生态现代化,它涉及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变化,如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只有把它看成是促进生态协调的、更加基本的结构变化,而不是一般的提高生态效率,生态现代化才是有意义的(Andersen and Massa,2000)。 (3)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4)生态现代化的实际效果。 2、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模型 (1)五维结构模型。 (2)技术创新和超工业化论。 (3)社会转型理论。 (4)经济结构转型和结构生态化。 (5)环境战略模型。 (6)制度反思和制度重构。 (7)环境议程模型(Environmental Discourse)。 (8)国家能力模型。 (9)两类型模型。 (10)强弱模型。
|
![]() ![]() |